时间: 2025-05-04 05:5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55:14
二子论文地,阴风雪塞庐。宁穿东郭履,不遗子公书。士固难推挽,时闻有诏除。负暄真得计,献御恐成疏。
这首诗的意思是:你们两个在讨论学问,外面阴风呼啸,雪花纷飞,封住了小屋。宁愿穿上东郭先生的草鞋,也不愿意留下子贡的书信。士人本就难以被推举和任用,时常听说有诏书要解除官职。沐浴着阳光真是得计,但向皇上献策恐怕会显得疏远。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翁,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之一,以其清新雅丽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黄庭坚在与朋友的交流中写成,反映了他对士人困境的感慨和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思考。诗中提到的天气和环境,象征着士人的处境艰难。
这首诗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展现了士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开篇以“二子论文地”引入,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学术交流,接着描绘了外界的恶劣天气,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了士人处境的艰难。通过提及“东郭履”与“子公书”,诗人表达了对清贫与名声的态度,宁愿选择简朴的生活而不愿失去学问的价值。后半部分提到的“士固难推挽”,更是揭示了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与士人命运的无常。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深沉的无奈与隐忍,既有对个人理想的坚持,也有对现实的无力感,体现了黄庭坚对士人境遇的深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使用了对比(天气与学问)、象征(草鞋与书信)、隐喻(阳光与安逸)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诗歌深刻反映了士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表现了对清贫生活的选择和对名声的无奈。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二子”指的是谁?
“阴风雪塞庐”中的“庐”指的是什么?
“宁穿东郭履”表达了怎样的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黄庭坚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进行对比,二者都表现了对士人困境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但黄庭坚更强调个人的无奈与选择,而杜甫则侧重于对兄弟情谊与家国情怀的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