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乙卯端午十绝》

时间: 2025-05-04 11:43:36

诗句

韩庙坡为记,罗池愈制碑。

老农不识字,自唱送神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43:36

原文展示

乙卯端午十绝
作者: 刘克庄

韩庙坡为记,罗池愈制碑。
老农不识字,自唱送神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记载了韩庙坡的情况,罗池的碑文也更为精致。老农虽然不识字,却自唱着送神的诗歌。


注释

  • 韩庙坡:指的是一个地名,可能与当地的祭祀活动有关。
  • 罗池: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的池塘或水域,含有神圣的意味。
  • :指的是刻有文字的石碑,通常用于纪念或记录。
  • 老农:指的是年长的农民,代表了普通百姓的形象。
  • 送神诗:一种传统的民间诗歌,用于祭祀和送神的场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天池,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深受唐诗的影响,注重风格的凝练与意境的深远,尤其擅长于抒情和描绘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端午节期间,正值夏季,农民们忙于农田工作,同时也是祭祀的时节。诗中表现出一种对民间信仰和传统文化的尊重,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


诗歌鉴赏

《乙卯端午十绝》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场景,展现了农民的生活与信仰。诗中通过“韩庙坡”和“罗池”的提及,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亲切的氛围,表现了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同时,老农虽然不识字,但他自发地唱着送神的诗,体现出民间文化的生动与活力。这种对比不仅彰显了知识与无知之间的差距,也表现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依赖与传承。

诗的最后一句“自唱送神诗”更是点明了主题,老农的歌声饱含了对神明的崇敬与对生活的热爱,展现出一种质朴而真诚的情感。整首诗在简洁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日常生活的礼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韩庙坡为记:诗人以韩庙坡的景象作为引子,暗示这里有某种重要的历史或文化背景。
  2. 罗池愈制碑:这里提到的“罗池”,可能是个祭祀的地点,碑文的存在更增添了神圣的氛围。
  3. 老农不识字:强调老农的身份,虽不识字但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
  4. 自唱送神诗:表现了老农对神灵的敬仰与信仰,说明民间文化的传承与活力。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中“韩庙坡”和“罗池”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隐喻:老农的“送神诗”隐喻着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尊重。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老农的生活和信仰,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推崇与对民间信仰的尊重,展现出一种质朴而真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韩庙坡:象征着地方信仰与文化传统。
  • 罗池:代表自然与神灵的结合,体现人们对自然的崇敬。
  • 老农:象征着普通百姓,传达了民间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罗池”最有可能指的是:

    • A. 一座山
    • B. 一片池塘
    • C. 一座庙
    • D. 一条河
  2. 填空题:诗中老农虽然不识字,但他__送神诗。

  3. 判断题:这首诗主要表现了对知识分子的崇拜。 (对/错)

答案

  1. B
  2. 自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刘克庄的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但刘克庄更注重地方文化与民间信仰,而李白则强调个人情感与孤独。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刘克庄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诗词选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朱坡绝句三首 瑶瑟 哭李给事中敏 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 书事 题白云楼(一作许浑诗,题作汉水伤稼) 破镜 宫人冢 李给事中敏二首 念昔游三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敝盖不弃 包含淋的成语 曝腮龙门 鼠字旁的字 百马 乱君 尸字头的字 连明彻夜 莽泱 风字旁的字 兼且 弓字旁的字 斗字旁的字 械用 粲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凶终隙末 点纸画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