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01: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01:55
大有 秋收
作者: 赵熙 〔清代〕
秋水龙鳞,晚风牛背,散新晴郊外芳昼。
几多时春原嫩绿如绣。如今活计汗珠里,
说经年一家南亩。幸靠得天恩,酸心剩此升斗。
青黄断,挨饿久。度日更无糠,白泥哄口。
还刮龟毛,半死命根谁救。莫更笑,乡中叟。
军歌响如何将就。趁今日郑侠图中,斟杯浊酒。
全诗翻译:
秋天的水面泛起波纹,晚风吹拂着牛背,恰在阳光明媚的郊外,散发出一片芳香。
回想春天,田野嫩绿如绣,然而如今的生活却满是汗水,
谈及往年,只有南边的那一亩地。幸好有天的恩惠,
虽然心中酸楚,但仍能勉强维持生计。
青黄相间的稻谷,饥饿已久。日子过得更是吃不饱,
甚至连糠都没有,白泥涂口。
还要刮那龟毛,半条命根本无人来救助。
别再嘲笑乡间的老人,
军歌嘹亮,如何能将就。趁今天郑侠的图中,斟一杯浊酒。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赵熙(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其作品多描写乡村生活,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常常反映时代的艰辛与人们的奋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是农民辛苦劳作、面对自然和社会困难的时代,表达了农民对丰收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大有 秋收》一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表现了农民在季节更替中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诗的开头,秋水与晚风的结合,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田园风光,但随着诗意的深入,却逐渐揭示了背后隐藏的辛酸与无奈。作者在对春天的回忆中,感叹时光的流逝与生活的艰辛,尽管曾经的田野如绣般美丽,如今却要靠天恩勉强度日。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忧伤与自嘲的交织,诗人以“幸靠得天恩”自我安慰,却又在“青黄断,挨饿久”中显露出无奈与悲哀。对生活的困境,诗人没有选择沉沦,而是通过“斟杯浊酒”来表达一种对生活的豁达态度,体现出一种面对逆境的坚韧不拔。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农民的生活现状,反映了对丰收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表达了在苦难中仍然坚持生活、努力奋斗的精神。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秋水龙鳞”主要形容什么?
A. 秋天的水面波光
B. 农田的丰收
C. 农民的辛劳
“青黄断,挨饿久”中的“青黄”指的是什么?
A. 稻谷的生长状态
B. 田野的颜色
C. 季节的变化
诗人最后选择“斟杯浊酒”是为了表达什么?
A. 对生活的蔑视
B. 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C. 面对困境的豁达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与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大有 秋收》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与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