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4: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4:55
登应天寺塔
作者:潘阆 〔宋代〕
闲上应天寺里塔,
九层突兀入幽云。
下窥已觉红尘别,
低语犹疑碧落闻。
秦望山高如髻簇,
照湖水阔若瓯分。
野人不管兴亡事,
空凭危栏到日曛。
我悠闲地登上应天寺的塔,
九层塔身高耸入幽暗的云层。
向下俯视已感觉到红尘的纷扰与别离,
低声私语中仍疑惑能否听到天空的回应。
秦望山高耸如同簪发的髻,
映照着湖水宽广如同盛满的瓯。
乡野之人不理会兴亡之事,
只是在这危栏上静待日落的时分。
潘阆是宋代的著名诗人,以其优美的词作和诗歌闻名。他的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人们的情感。
《登应天寺塔》创作于一个闲暇的时刻,诗人登上寺塔,俯瞰周围的景色,感慨世事的变迁。此时的社会背景是宋代的繁荣与动荡并存,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对人世间的思考。
《登应天寺塔》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引发读者的共鸣。诗人通过登高望远的行为,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纷扰的感慨。开篇的“闲上应天寺里塔”,便传达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接着“九层突兀入幽云”,描绘了塔的高耸入云,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
下文“下窥已觉红尘别”,则转向内心的思索,表现出对红尘的超然与别离,形成自然与人心的对比。诗中的“秦望山高如髻簇,照湖水阔若瓯分”,通过形象的比喻,将景物与情感融合,展现出一幅静谧而又壮美的画面。
最后,诗人感叹“野人不管兴亡事”,强调了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反映出对世事的无奈与无动于衷。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融入哲理思考,展现出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超然、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呈现出一种宁静与孤独并存的情感基调。
诗中提到的“应天寺”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
A. 世俗繁华
B. 自然宁静
C. 生活琐事
“秦望山高如髻簇”中的“髻簇”是指什么?
A. 高耸的山峰
B. 低矮的山丘
C. 平坦的草地
“野人不管兴亡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关注世事
B. 超然物外
C. 忧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