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与友人山中夜坐》

时间: 2025-04-26 06:22:35

诗句

偶然缘水岸,落日见幽栖。

野暮烟藏寺,山空月过溪。

结篱松磴下,借树草堂低。

明早如无事,披云更杖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22:35

原文展示:

偶然缘水岸,落日见幽栖。
野暮烟藏寺,山空月过溪。
结篱松磴下,借树草堂低。
明早如无事,披云更杖藜。

白话文翻译:

偶然来到水岸边,落日映照着静谧的栖息处。
浓厚的烟雾笼罩着寺庙,山谷中月光洒在溪水上。
在松树和石阶下搭建篱笆,借着树木的庇护,草堂显得低矮。
如果明天没有其他事情,就披上云雾,再次拄着拐杖出行。

注释:

  • 偶然缘:偶然来到。
  • 水岸:水边的岸边。
  • 幽栖:静谧的栖息地。
  • 野暮:指乡野的朴素或粗犷。
  • 藏寺:寺庙被烟雾掩藏。
  • 山空:山谷中空荡荡的。
  • 月过溪:月光照耀在溪水上。
  • 结篱:搭建篱笆。
  • 松磴:松树旁的石阶。
  • 草堂:草屋。
  • 披云:披上云雾,意指在云雾中出行。
  • 杖藜:拄着藜杖,藜杖是一种常用的拐杖。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其描写的山水田园生活和隐逸情怀,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这与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及“归隐山林”的理念相契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孙蔚,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山水田园诗而闻名。他的作品往往体现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山中,描绘了与友人夜坐的宁静情景,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悠闲生活的追求,或许是借此表达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诗歌鉴赏:

《与友人山中夜坐》是一首描绘山水田园生活的诗。诗中所传达的意境,营造出一种恬静而优雅的氛围。开篇“偶然缘水岸,落日见幽栖”两句,诗人通过落日的描绘,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宁静的自然环境,水岸的幽静与落日的温柔光辉相得益彰,使人感受到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情趣。

接着,诗人以“野暮烟藏寺,山空月过溪”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氛围。浓烟笼罩的寺庙与山空月色的描写,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一种深邃与神秘的自然景象,月光的柔和,溪水的流淌,令人心生向往。

“结篱松磴下,借树草堂低”展示了诗人朴素的生活情态。诗人在松树和石阶下搭建的小屋,既是对自然环境的依靠,也是对自我内心世界的安放。诗人似乎在追求一种简单而自足的生活,逃避世俗的纷扰,享受与友人相伴的时光。

最后一句“明早如无事,披云更杖藜”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无事则出行,披云而行的意象,既有对生活自由的向往,也展现出隐逸生活的姿态。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偶然缘水岸:诗人偶然来到水边,暗示了生活的随意与自在。
  • 落日见幽栖:落日的余晖照耀着幽静的栖息地,展现了宁静的傍晚。
  • 野暮烟藏寺:乡野的烟雾将寺庙掩藏,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 山空月过溪:山谷中空荡荡的,月亮洒在溪水上,形成一种空灵的美感。
  • 结篱松磴下:在松树和石阶下搭建篱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依赖。
  • 借树草堂低:借助树木的遮挡,草堂显得低矮,象征着与自然和谐相处。
  • 明早如无事:期待明天的宁静,暗示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 披云更杖藜:在云雾中出行,表现了诗人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与生活的状态进行比喻,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上下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借助自然景物,表达情感,营造出特定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意象分析:

  • 水岸:象征着宁静与平和的生活环境。
  • 落日: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暗示着乡村的朴素与安宁。
  • 月光: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给人以希望与光明。
  • 松树:代表着坚韧与长寿,象征着隐逸的生活。
  • 草堂:体现了简朴的生活方式和自然的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偶然缘水岸”意为( ) A. 经过水岸
    B. 偶然来到水岸
    C. 有意停留

  2. “明早如无事”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忧虑
    B. 期待
    C. 疲惫

  3. 诗中描绘的环境主要是( ) A. 城市
    B. 山水田园
    C. 海边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王孙蔚的《与友人山中夜坐》都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人对自然的向往。王维的诗更注重秋天的意象与情感的渲染,而王孙蔚则通过夜晚的描写展现了与友人相处的温馨感。两者都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王孙蔚诗词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偶题 江上雨寄崔碣 秋晚江上遣怀 七夕 秋日 不寝 寄远 题白蘋洲 汉江 送薛种游湖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篡位夺权 鄂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尢字旁的字 洗尘接风 斗字旁的字 脑揪 失时落势 谷字旁的字 倒八字的字 吉丢古堆 草垡 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佚特 自雄 钱可使鬼 耳字旁的字 包含糈的词语有哪些 俯仰之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