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6:03: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03:22
酬李仆射晚春见寄
作者: 张籍 〔唐代〕
戟户洞初晨,莺声雨后频。
虚庭清气在,众药湿光新。
鱼动芳池面,苔侵老竹身。
教铺尝酒处,自问探花人。
独此长多病,幽居欲过春。
今朝听高韵,忽觉离埃尘。
在戟门洞开的清晨,黄莺在雨后频频鸣叫。
空旷的庭院中清新的气息弥漫,众多的药草在湿润的光线下显得格外新鲜。
池塘中的鱼儿在水面游动,青苔渐渐爬上了老竹的身躯。
在那铺设过酒的地方,自己不禁问起那位探花的人。
唯有我常常多病,孤独地居住想要度过春天。
今早听到高雅的音乐,忽然感到远离了尘世的喧嚣。
作者介绍:张籍是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风格多样,常常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著称。他的作品中常含有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时局的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张籍在晚春时节写给好友李仆射的,表达了他对春天的感怀以及对朋友的思念。诗中充满了自然的气息,同时也渗透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病痛。
这首《酬李仆射晚春见寄》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以“戟户洞初晨”引入,营造出清晨的宁静与美好,接着以“莺声雨后频”描绘了春天的气息,黄莺的鸣叫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诗中“虚庭清气在,众药湿光新”则通过具体的意象展现出庭院的清新与生机,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而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诗人又通过“鱼动芳池面,苔侵老竹身”表现出一种细腻的观察力,颇具生活气息。接下来的“教铺尝酒处,自问探花人”则显露出诗人对往日欢聚时光的追忆与对朋友的思念,感情在这里达到了一种低沉而细腻的状态。
最后两句“独此长多病,幽居欲过春”则是诗人的自我剖析,表达了他因病而感到的孤独与无奈,对春天的渴望却又无法真正享受。这一情感在“今朝听高韵,忽觉离埃尘”中得到了升华,诗人通过高雅的音乐暂时摆脱了尘世的烦恼,体现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因病而生的孤独感,展现了自然美与内心情感的辩证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戟户”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门的样式
B. 一种武器
C. 一种植物
D. 一种音乐
诗中提到的“探花人”可以理解为?
A. 一位朋友
B. 一位诗人
C. 一位游人
D. 一位商人
诗人对春天的感情是?
A. 渴望与欣赏
B. 无所谓
C. 失望与厌倦
D. 恐惧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