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客游蜀》

时间: 2025-04-30 15:42:35

诗句

行尽青山到益州,锦城楼下二江流。

杜家曾向此中住,为到浣花溪水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2:35

原文展示:

送客游蜀
张籍 〔唐代〕
行尽青山到益州,
锦城楼下二江流。
杜家曾向此中住,
为到浣花溪水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行者从青山一路走到益州的情景。锦城的楼下,江水蜿蜒流淌。杜甫曾经在这里住过,而我此行正是为了浣花溪的水源。

注释:

  • 青山:指的是蜀地的山脉,象征着美丽的自然风光。
  • 益州:古代四川的别称,是诗人所描述的目的地。
  • 锦城:指成都,因其繁华美丽而得名“锦城”。
  • 二江:指的是流经成都的两条江河,通常是岷江和沱江。
  • 杜家:指著名诗人杜甫,说明他曾在此生活过。
  • 浣花溪:是杜甫曾经吟咏过的地方,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籍,字子容,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表达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送别友人游蜀之际,表达了诗人对蜀地的美好向往以及对友人的祝福,具有浓厚的乡愁色彩。

诗歌鉴赏:

《送客游蜀》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蜀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诗的开头“行尽青山到益州”,将读者带入一幅行舟青山、奔向美丽益州的画面。这里的“青山”不仅是地理的指称,更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接着提到的“锦城楼下二江流”,则通过地名和水流的描写,展现出成都的繁华与水的灵动,给人以清新、愉悦的感受。

“杜家曾向此中住”,一句提及了杜甫,突出了文学的传承与人文的积淀,诗人以此借景抒情,表现了对历史的眷恋和对友人的思念。最后一句“为到浣花溪水头”,则是对自然的向往,浣花溪不仅是自然的象征,也是诗人情感寄托的地方,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整首诗运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祝福以及对美丽蜀地的向往,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风格特征:情景交融,意蕴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行尽青山到益州:行走至尽头,抵达益州,表达了旅途的艰辛和目的地的美丽。
  2. 锦城楼下二江流:在锦城的楼下,江水流淌,描绘出自然与城市的和谐。
  3. 杜家曾向此中住:提及杜甫的居住经历,增添了人文气息。
  4. 为到浣花溪水头:此行的目的地是浣花溪,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青山”与“益州”,“锦城”与“二江”,形成鲜明的对比。
  • 象征:青山、江水等意象象征了自然的美与历史的沉淀。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和对蜀地自然美的向往,同时蕴含着对历史人文的追忆,情感基调既有温暖也有淡淡的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 锦城:象征繁华与文化的聚集地。
  • 二江:象征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 杜家:承载着历史与诗人的情感牵绊。
  • 浣花溪:象征着诗意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青山”在诗中主要象征什么? A. 自然的美丽
    B. 友人的离去
    C. 历史的沉淀

  2. 杜甫在诗中提及,主要是为了表达什么情感? A. 乡愁
    B. 喜悦
    C. 失望

  3.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浣花溪”代表了什么? A. 诗人的故乡
    B. 自然的向往
    C. 友人的归来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送友人》——李白

诗词对比

  • 张籍的《送客游蜀》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两首诗都表现了对友人的情感,但张籍更偏重于对自然的描绘,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过张邯郸庄 酬田卿书斋即事见寄 送李琮归灵州觐省 赏春 题僧院引泉 咏雪 寄杜师义 答李频秀才 送独孤焕评事赴丰州 和户部侍郎省中晚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金字旁的字 跻峰造极 七觉分 卤字旁的字 膏唇试舌 招灾 站票 包含啷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懒的成语 卷席而居 物至则反 函盖乾坤 带砺河山 巳字旁的字 心惊胆碎 耳刀旁的字 干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