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04: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04:29
临江仙(和王道夫信守韵,谢其为寿,时作闽宪)
记取年年为寿客,只今明月相随。
莫教弦管便生衣。引壶觞自酌,须富贵何时。
入手清风词更好,细书白茧乌丝。
海山问我几时归。枣瓜如可啖,直欲觅安期。
每年都记得为寿宴的客人,今天就只有明月相伴。
不要让乐声变得奢华,还是自己提壶自斟自饮,富贵到底要到何时才来呢?
手中拿着清风的诗句更好,细细书写那白茧和乌丝。
海山问我何时归去,如果枣瓜可以享用,真希望能寻得一个安稳的时光。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多反映其激昂的爱国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风格豪放,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辛弃疾晚年,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与对安稳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过往岁月的回忆。
辛弃疾的《临江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词作,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安逸生活的渴望。词中开头提到“年年为寿客”,体现出对往年寿宴的追忆,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随着岁月的流逝,作者感受到的是孤独与反思,明月成为他唯一的伴侣,象征着冷清与孤寂。
接下来的“莫教弦管便生衣”则反映了他对奢华生活的拒绝,强调了简单自得的生活态度。辛弃疾在词中提到“引壶觞自酌”,这不仅是对饮酒的描绘,更是对独立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能活得洒脱,不被富贵所束缚。
在后半部分,作者提到“入手清风词更好”,表达了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认为清新的诗句远胜于物质的享受。而“海山问我几时归”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对归属与安宁的渴望,最后以“枣瓜如可啖”结束,展现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悠远,反映了辛弃疾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呈现出一种洒脱而又略显忧愁的生活态度,是对生命的深刻感悟,也是一种对未来的期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的主题在于对人生的哲思和对安稳生活的渴望,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与对物质的淡泊。
诗词测试:
下列哪句表达了对奢华生活的拒绝?
A. 记取年年为寿客
B. 莫教弦管便生衣
C. 海山问我几时归
本诗中,作者用哪种意象来表现孤独?
A. 清风
B. 明月
C. 壶觞
对于未来的期望,哪一句最能表达?
A. 入手清风词更好
B. 枣瓜如可啖
C. 只今明月相随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