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咏贫士 其三》

时间: 2025-05-07 07:32:40

诗句

荣叟老带索,欣然方弹琴。

原生纳决履,清歌畅商音。

重华去我久,贫士世相寻。

弊襟不掩肘,藜羹常乏斟。

岂忘袭轻裘,苟得非所钦。

赐也徒能辨,乃不见吾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32:40

原文展示

咏贫士 其三
作者: 陶渊明

荣叟老带索,欣然方弹琴。
原生纳决履,清歌畅商音。
重华去我久,贫士世相寻。
弊襟不掩肘,藜羹常乏斟。
岂忘袭轻裘,苟得非所钦。
赐也徒能辨,乃不见吾心。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老者荣叟的歌声悠扬,心情愉悦地弹奏着琴。
我本来是个平凡的人,唱着清雅的歌曲,悠然自得。
重华(指重华神仙)离开我已经很久,贫士(我)在世间寻求安慰。
我的衣衫虽旧,却遮不住肘部,藜羹(藜蒿做的羹)常常难以斟满。
我岂能忘记穿上轻薄的裘衣,只要得到的不是我所倾心的。
赐给我的不过是一些表面的东西,难以洞察我的内心。

注释

字词注释:

  • 荣叟:古代对老人的尊称,这里指代有德高望重的老者。
  • 重华:指重华神仙,传说中的仙人,象征长生不老的理想。
  • 贫士:贫穷的士人,自谦的称呼。
  • 弊襟:破旧的衣襟。
  • 藜羹:用藜蒿煮成的羹,表示简朴的饮食。
  • 轻裘:轻便的皮衣,象征富贵的生活。
  • :赐予,赋予。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重华”常用于描述追求长生和不朽的意象,反映了陶渊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陶渊明的作品常常涉及到隐逸生活和个人理想,体现了魏晋时期士人的价值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隐士,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追求自由的人生态度而著称。他反对社会的浮华,向往田园生活,作品中常有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陶渊明生活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经历了政治腐败和战乱,他选择归隐田园,过着简朴的生活。此诗写于他隐居生活中,表达了他对贫困但自由的生活的珍视,以及对物质的淡薄态度。

诗歌鉴赏

《咏贫士 其三》是陶渊明对贫士生活的深刻反思,诗中不仅描绘了贫士的生活状态,还透视了陶渊明内心的宁静与自得。开头的“荣叟老带索,欣然方弹琴”表明了尽管生活贫困,但心中仍有乐趣和满足,显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接着,诗人提到“清歌畅商音”,这不仅是对音乐的赞美,更是对内心和谐的追求。

“重华去我久,贫士世相寻”可以看作是对理想生活的追忆,重华象征着理想与追求,而“贫士”则体现了现实的无奈。接下来,诗人直面现实的窘迫,“弊襟不掩肘,藜羹常乏斟”展现了生活的艰辛,但诗人并未因此而悲观,反而通过对“轻裘”的提及,表达了对世俗富贵的漠视。

最后两句“赐也徒能辨,乃不见吾心”则是对外界的反思,尽管外界给予的东西无法真正理解他的内心,显示了陶渊明对自我价值和内心世界的重视。整首诗在简朴的言辞中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展现了陶渊明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体现了他作为隐士的高洁品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荣叟老带索,欣然方弹琴:老者的音乐给人以欣慰,表明他内心的乐观与满足。
  2. 原生纳决履,清歌畅商音:强调诗人对生活的自然态度和音乐带来的愉悦感。
  3. 重华去我久,贫士世相寻: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落差。
  4. 弊襟不掩肘,藜羹常乏斟:描绘了生活的困窘与艰辛,却也表现出对简单生活的接受。
  5. 岂忘袭轻裘,苟得非所钦:表达了对物质的淡薄,更在意内心的真实感受。
  6. 赐也徒能辨,乃不见吾心:强调外界的理解无法触及内心的真实,反映了诗人对自我的坚定与清醒。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弊襟不掩肘”与“藜羹常乏斟”形成对比,强调了生活的窘迫与简朴;“岂忘袭轻裘,苟得非所钦”则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物质的超然态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贫士生活的理解与接受,展示了陶渊明宁静、超然的生活观和价值观,强调内心的富足与对世俗的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荣叟:象征智慧与长寿,代表对理想生活的追寻。
  2. 清歌:代表内心的和谐与愉悦。
  3. 弊襟:象征贫困与生活的艰辛。
  4. 藜羹:象征简朴的生活方式。
  5. 轻裘:代表世俗的富贵与物质的诱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清歌畅商音”指的是什么?
    A. 乐器演奏
    B. 内心的和谐
    C. 生活的艰辛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弊襟不掩肘”暗示了__

  3. 判断题:陶渊明在诗中表现出对物质生活的追求。 (对/错)

答案:

  1. B
  2. 生活的贫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另一首关于隐逸与自然生活的诗作,表达了对酒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对比王维的《鹿柴》,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陶渊明更关注内心的宁静与自得,而王维则融合了山水与诗情,表现出一种淡雅的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陶渊明集》
  • 《魏晋诗歌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苦竹 狂歌行,赠四兄 晚晴 奉赠射洪李四丈(明甫) 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 旅夜书怀 陪柏中丞观宴将士二首 其一 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 立春 怀灞上游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瓦字旁的字 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蹴蹴然 寒欠 阿意顺旨 生死与共 包含卯的成语 而字旁的字 鼓字旁的字 走开头的成语 要候 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子字旁的字 玉字旁的字 一步一鬼 乐正 众口纷纭 骨化风成 得不偿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