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49: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49:54
逍遥芜皋上,杳然望扶木。
洪柯百万寻,森散复旸谷。
灵人侍丹池,朝朝为日浴。
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
在无拘无束的芜皋山上,远远地望去可以看到扶桑树。
那高大的洪柯树有百万寻的高度,茂密的树影散落在阳光照耀的山谷中。
神灵的使者侍奉在丹池旁,每天都为太阳沐浴。
神秘的景象一旦登临天际,何处的幽暗又能照亮呢?
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靖节,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隐士。他一生追求自然、淡泊明志,代表作有《归园田居》等。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厌倦。
《读山海经十三首》是陶渊明在隐居生活中所作,受到《山海经》中神话传说的启发,表达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神秘世界的探求。该诗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超凡脱俗境界的憧憬。
陶渊明的这首诗,展现了一幅理想化的自然图景,诗人在芜皋山上恣意游览,眼前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拘无束的逍遥。诗中的“扶木”象征着希望与力量,代表着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在对“洪柯”的描写中,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树木的高大和繁茂,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壮丽的自然景观。
灵人侍奉在丹池旁的场景,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意境,展现了与神灵交流的可能性,暗示着人类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在最后一句中,诗人提出了对神秘境界的追问,强调了幽暗与光明的对比,体现了人对理想世界的渴望与追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陶渊明追求自然、崇尚自由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他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对神秘世界的探索。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陶渊明追求自由和超脱世俗的情感基调。
诗中“逍遥”指的是什么状态?
“洪柯百万寻”中“百万寻”表达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灵人”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