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04: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04:09
饮酒·十五
作者: 陶渊明 〔魏晋〕
贫居乏人工,
灌木荒余宅。
班班有翔鸟,
寂寂无行迹。
宇宙一何悠,
人生少至百。
岁月相催逼,
鬓边早已白。
若不委穷达,
素抱深可惜。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居住的贫困环境,周围杂草丛生、无人打理。偶尔飞过的鸟儿让这里显得生机勃勃,但整体却是冷清寂静。诗人感叹宇宙广阔无垠,而人的一生却短暂,转眼便已白发苍苍。若不随遇而安、知足常乐,反而会让自己深感遗憾。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靖节,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田园诗闻名,崇尚自然与恬淡,追求隐逸生活。陶渊明的诗歌多表现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美。
诗作产生于陶渊明晚年的时候,彼时他已辞去官职,回归田园。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自我价值的深思。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生命的哲理思考。
陶渊明在《饮酒·十五》中,用简洁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自己贫困的居住环境,以及内心的感慨与哲思。诗的前四句,诗人以“贫居乏人工”引入,展示了自己身处的荒凉与寂静。接着,诗人用“班班有翔鸟”来暗示自然生命的存在,却又以“寂寂无行迹”来强调环境的冷清与孤寂,形成鲜明对比。
后半部分,诗人则转向对人生的思考。他提到“宇宙一何悠”,让人感受到宇宙的辽阔,而“人生少至百”则突出了人的短暂和无常。诗人感到岁月的流逝,鬓发已白,心中不禁生出感伤与无奈。最后,诗人提到若不“委穷达”,则“素抱深可惜”,这句体现了他对生活态度的反思:若不学会知足常乐,便会对人生的追求感到遗憾。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展现了陶渊明的深邃与智慧。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与思考,强调了对生活的知足与安然。陶渊明通过描绘自然与个人的境遇,表达了对生命哲学的理解,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