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07: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7:11
听颖师琴歌
作者:李贺(唐代)
别浦云归桂花渚,
蜀国弦中双凤语。
芙蓉叶落秋鸾离,
越王夜起游天姥。
暗珮清臣敲水玉,
渡海蛾眉牵白鹿。
谁看挟剑赴长桥,
谁看浸发题春竹。
竺僧前立当吾门,
梵宫真相眉棱尊。
古琴大轸长八尺,
峄阳老树非桐孙。
凉馆闻弦惊病客,
药囊暂别龙须席。
请歌直请卿相歌,
奉礼官卑复何益。
在别浦的云雾中,桂花的渚边,
蜀国的琴弦中传来双凤的低语。
芙蓉的叶子在秋天落下,鸾鸟已离去,
越王在夜晚起身游览天姥山。
暗珮的清臣敲击着水玉,
渡海的蛾眉牵引着白鹿。
谁在长桥上挟剑而去,
谁又在浸发中题写春竹。
竺僧在我门前静立,
梵宫的真相在眉棱中显现。
古琴的长约八尺,
峄阳的老树并非桐树的后代。
凉馆中弦声惊动了病客,
药囊暂时离开了龙须席。
请歌唱,直接请卿相歌,
奉礼的官员卑微又有什么用呢?
作者介绍: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激昂、想象丰富、语言华美而著称。他的诗歌多以奇特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著称,常常表现个人的孤独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李贺创作《听颖师琴歌》时,正处于唐代中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频繁,诗人受到儒、道、佛等多种思想的影响。这首诗写于他对音乐、自然及人生的思考之中,展现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听颖师琴歌》是一首充满音乐感和意象美的诗,诗中通过琴声的描绘,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哲理的思考。开篇以“别浦云归桂花渚”描写了自然景色,展现了心灵的宁静和对桂花的眷恋。接下来“蜀国弦中双凤语”让读者感受到乐音的美妙,仿佛耳边回荡着悠扬的琴声。李贺在诗中多次提及历史人物和典故,如越王勾践的游历,展示出诗人超越现实的思维能力与广博的知识。
诗中所用意象丰富多彩,如“秋鸾离”、“暗珮清臣”等,形成了鲜明的诗歌风格。李贺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整首诗在感性与理性之间游走,让人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哲思。最后一句“奉礼官卑复何益”,发人深省,表明李贺对世俗权力的反思和对真理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音乐、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反映出李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蜀国”指的是哪个地方?
“别浦云归桂花渚”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作者李贺生活在什么朝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