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2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24:22
作者: 揆叙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开卷飒飒悲风生,仿佛纸上闻笳声。
杨朱自向歧路哭,王粲岂免思家情。
弱龄文章超流辈,洛下传闻纸增贵。
嘉誉曾标三凤凰,就中季札尤称最。
从来才命两相妨,失水抟风岂有常。
未许扁舟归鹤市,翻教尽室窜龙荒。
骨肉流离滞边徼,混同江冷霜飞蚤。
亭伯空衔去国悲,初明漫上通天表。
啮雪吞毡二十春,饱经险阻历艰辛。
莺花尚忆江南月,节序徒伤漠北人。
时时握管摅情素,万恨千愁此中露。
生还虽赋草堂词,旅梦犹惊瓯脱路。
我昔从游骑竹年,遗编展玩泪潸然。
休言塞外心颜苦,剩有人间著作传。
打开书卷,悲风阵阵,仿佛在纸上听到笳声。
杨朱在岔路上哭泣,王粲难免思念家乡。
我年少时的文章超越了同辈,洛阳的传闻使纸张更为珍贵。
曾经的美誉标榜三位凤凰,特别是季札最为称道。
从古至今,才华和命运总是相互妨碍,失去水和风又岂会有常态。
不允许小舟归来鹤市,反而使得全家都逃窜至荒凉之地。
骨肉分离滞留边疆,和江水一样冷,霜降如飞蚤。
亭伯空怀去国之悲,初明的月亮漫洒在通天的表面。
啮雪吞毡的二十个春天,经历了无数的艰险与辛劳。
莺花仍然怀念江南的月亮,节序的变化无情伤害漠北的人。
时常握笔表达内心的情感,万千的恨与愁在此间流露。
即使生还后写下草堂的诗句,旅梦仍然惊醒我在瓯江的失路。
我曾与友人骑竹游玩,留下的遗编让我泪水潸然。
不要说在边塞心情苦闷,依然有人间的著作传世。
作者介绍: 揆叙,清代诗人,以其才华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交织。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的交错之时,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自身经历的反思,表达了对家国情怀的思考与对历史的感慨。
这首诗以“悲风”开篇,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中提及的杨朱和王粲不仅是历史人物,更是寄托了诗人对家国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反思。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借用“弱龄”和“洛下”等意象,表达了年轻时的才华横溢却又不得志的无奈,揭示了才命相妨的无常。
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对骨肉离散、流离失所的描绘,传达了对战乱与离别的深切痛苦。同时,通过“莺花尚忆江南月”的意象,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历史与现实交织,显示了诗人对个人与社会、历史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个人命运与历史、家国情怀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离别、思乡和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对才华与命运之间的矛盾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开卷时,诗人感受到的是哪种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平静
D. 焦虑
诗中提到的杨朱是哪个历史时期的人物?
A. 战国
B. 三国
C. 汉代
D. 唐代
诗中提到的“江南月”象征什么?
A. 失落
B. 美好与怀旧
C. 战争
D. 快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