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锦堂春 用傅大询韵》

时间: 2025-08-07 19:37:21

诗句

萧索江城,寂寥庭院,凭阑思入遥天。

认碧螺山色,眉样连娟。

绣阁丝萦网户,玉筝尘满危弦。

望苕苕万里,人在云边。

心在愁边。

楼前数行嘉树,但累累叶底,青子匀圆。

花下送君时候,薄脂双靥如莲。

恨朱颜不返,花到明年。

还胜今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7 19:37:21

原文展示

锦堂春 用傅大询韵
作者:汪东 〔清代〕

萧索江城,寂寥庭院,凭阑思入遥天。
认碧螺山色,眉样连娟。
绣阁丝萦网户,玉筝尘满危弦。
望苕苕万里,人在云边。心在愁边。
楼前数行嘉树,但累累叶底,青子匀圆。
花下送君时候,薄脂双靥如莲。
恨朱颜不返,花到明年。还胜今年。

白话文翻译

在萧条的江城中,庭院显得孤寂,我倚靠栏杆,静思向遥远的天空。
认得那碧螺山的颜色,宛如你的眉眼连绵。
绣阁的丝线缠绕着窗户,玉筝的弦上积满了尘埃。
远望万里,人在云边,心却在愁边。
楼前几株美丽的树木,满是累累的叶子,青色的果实均匀而圆润。
在花下送别君子的时刻,你的薄脂双颊宛如莲花。
我恨不得你的红颜常在,直到明年花开时节,依然胜过今年。

注释

  • 萧索:指环境冷清、凄凉。
  • 碧螺山:一种山的名称,色彩青翠。
  • 绣阁:指装饰华丽的阁楼。
  • 玉筝:指一种古代乐器,象征高雅和清丽。
  • 青子:指青色的果实,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 薄脂双靥:形容女子的脸颊红润如花瓣,薄脂即轻薄的妆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东(生卒年不详)是清代的诗人,擅长写风景和抒情诗,作品常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江城,表面描写了一幅秋冬时节的景象,实际上蕴含了对离别和时光流逝的深切感悟。

诗歌鉴赏

全诗通过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惆怅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开头的“萧索江城,寂寥庭院”瞬间渲染了孤独的气氛,接着通过“凭阑思入遥天”表现出诗人思绪的飞扬与无尽的遐想。诗中“认碧螺山色,眉样连娟”描绘了心中爱人的美丽,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最后的“恨朱颜不返,花到明年。还胜今年”更是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未来美好期待的矛盾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细腻的观察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萧索江城,寂寥庭院”:描绘环境的凄凉与孤独。
    • “凭阑思入遥天”:表达思绪的飘渺与向往。
    • “认碧螺山色,眉样连娟”:将自然景色与爱人的美貌相联系。
    • “绣阁丝萦网户,玉筝尘满危弦”:描绘生活的细腻与雅致,反映出时间的流逝与遗忘。
    • “望苕苕万里,人在云边”:表现对远方的思念与无奈。
    • “心在愁边”:强调内心的惆怅与忧虑。
    • “楼前数行嘉树,但累累叶底,青子匀圆”:细腻描绘自然景物,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花下送君时候,薄脂双靥如莲”:描绘离别时的美好瞬间。
    • “恨朱颜不返,花到明年”:对时间流逝的遗憾与对未来的期待。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薄脂双靥如莲”,用莲花比喻女子的面容,增添美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音乐感与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抒发个人情感,表现出对离别的惆怅、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 江城: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
  • 碧螺山: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 :象征着青春与美丽,暗示着短暂与易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萧索江城”的意思是: A. 繁华热闹
    B. 冷清凄凉
    C. 生机盎然

  2. “薄脂双靥如莲”中“莲”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果实
    C. 一种树木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汪东的诗更侧重于对自然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情感的细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寄上金陵马右丞 伤白积殿丞 送茂才冯彭年赴举 寄兰溪邑长史宫赞 喜马先辈及第后见访 留题李颉林亭 偶书 吊薛公孟 湖山小隐二首 瑞鹧鸪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丿字旁的字 蠢堆堆 八字旁的字 頁字旁的字 发轫之始 閠字旁的字 闩门闭户 剑态箫心 以慎为键 包含僧的成语 立国 憋气窝火 立字旁的字 十二月党人起义 扼吭夺食 敛结尾的成语 惊弦之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