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9: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9:15
诉衷情(牡丹)
作者:张孝祥 〔宋代〕
乱红深紫过群芳。
初欲减春光。
花王自有标格,
尘外锁韶阳。
留国艳,问仙乡。
自天香。
翠帷遮日,
红烛通宵,
与醉千场。
这首词描绘了牡丹花盛开的华美景象。红花紫瓣,超越了所有的花卉,仿佛春光要因此而减少。牡丹自有其高贵的气质,超脱于尘世的喧嚣。留住这国色天香,问询那仙境的所在。它的香气直达天际,翠绿的帷幕遮住了阳光,红烛燃烧到通宵,与酒共醉上千场。
张孝祥(生卒年不详)是宋代著名的词人,生于南宋时期,因其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风格独特。他的词常以清丽、高雅见长,体现了宋代词风的精致与细腻。
《诉衷情(牡丹)》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描绘牡丹的美丽,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美的追求。
《诉衷情(牡丹)》是一首颂扬牡丹花的词作,整首词以牡丹为中心,展现其独特的美与高贵。开篇以“乱红深紫过群芳”引出牡丹的华丽,深紫的色调与其它花朵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牡丹的独特地位。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巧妙地运用“花王自有标格”来强调牡丹的高贵气质,暗示其超然于世俗的美。
“尘外锁韶阳”一句,表现了对现实的逃避与美好理想的向往,诗人似乎想要在纷繁的尘世中寻找一片宁静的天地。接下来的“留国艳,问仙乡”,则表达了对美好境地的向往,仿佛在问询仙境的所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最后几句通过“翠帷遮日,红烛通宵”构建出一个热烈的场景,展示了人们在花下共饮、共醉的欢愉时光。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意象,使人感受到一种浓厚的生活气息与美好的情感,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令人陶醉不已。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向往,通过牡丹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逝去春光的感慨,蕴含着浓厚的情感与美学追求。
诗中“花王”是指哪种花?
“翠帷遮日”的意象体现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仙乡”象征着什么?
以上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张孝祥的《诉衷情(牡丹)》,并在学习中增进对古诗词的兴趣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