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27: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7:16
过秀野亭观赵昌花
牡丹酴醾送春归,南风亦复吹戎葵。
青女不瘦芙蓉肌,雪中山茶火争辉。
此开彼落相背驰,安得坐隅皆见之。
剑南老人来解衣,好手不免如徐熙。
萧然四幅十二枝,规模一出众史卑。
妙处天授非人为,右军字画少陵诗。
后来纵好难并驰,传观左右识者谁。
爱画入骨一痴,惜哉不犹坡谷题。
何妨扰扰俗眼疑,秀野前后花成帷,
按图求之君自知。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花卉盛景,牡丹在春天的盛开,南风也随之吹起,带动了戎葵的生长。青女(指美女)依旧容颜不减,芙蓉花的肌肤如初;而在雪中绽放的山茶花则如火焰般争相辉映。花开花落,彼此相背,怎么能在一个角落里同时看到它们呢?剑南的老者前来解开衣襟,虽是高手,但也难免不如徐熙那样完美。四幅画中有十二枝花,规模远胜于那些卑微的历史作品。诗中所表现的妙处是天赋而非人为,王羲之的字画和杜甫的诗歌在此也不乏其例。后来即使作品再好,也难以并驾齐驱,能识得其美的人又有多少呢?我对画的热爱如骨髓般深切,惋惜的是,何必去比较坡谷的题材。即使外界有疑虑,秀野亭前后花卉如同帷幕般绽放,依图索之,君自会明了。
朱翌,宋代诗人,生于北宋,因其词风清新、婉约而受到后人推崇。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常用细腻的笔触刻画生活中的点滴。
《过秀野亭观赵昌花》创作于春天,诗人在游览秀野亭时,看到花卉盛开,感受到春的气息,因而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表现出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艺术创作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花卉的盛景与艺术的真谛。首句“牡丹酴醾送春归”便以生动的形象引入,牡丹的芬芳仿佛在送走春天,南风的吹拂则带来新的生机。接下来的几句描写了不同花卉的美丽与特点,青女和芙蓉花相互映衬,山茶花在雪中绽放的热烈,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和谐。
诗中对花的交替盛开与凋零的思考,表现出一种人生哲学,花虽美丽,却也有盛衰之时。“安得坐隅皆见之”,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有限的角落里欣赏到美的全貌。剑南老人则象征着艺术的传承与鉴赏,提到的徐熙则是对艺术高峰的追求。
在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画作的深刻热爱,以及对外界评价的无所谓。无论外界的纷扰,秀野亭前的花卉依然绚烂绽放,象征着美的永恒与内心的坚定。这首诗不仅是一幅花卉的画卷,更是一种对生活和艺术的深刻反思,值得细细品味。
整首诗歌表现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诗人在春天的花景中感受到生命的变迁与艺术的永恒,表达了对美的向往与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中提到的“青女”主要指代:
A. 花
B. 美女
C. 老人
D. 画家
“剑南老人”象征的是:
A. 年轻人的追求
B. 艺术的传承与鉴赏
C. 物质的富裕
D. 自然的美丽
诗中提到的“右军字画”指的是:
A. 书法
B. 绘画
C. 诗歌
D. 音乐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