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房公湖》

时间: 2025-05-04 10:51:13

诗句

金雁桥南二顷湖,房公遗迹未湮芜。

人游杜牧晚清赋,境对王维别墅图。

经始林泉心自巧,折冲廓庙术何迂。

当时只作幽人计,留得陈陶四万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51:13

原文展示

房公湖
作者: 王之望 〔宋代〕

金雁桥南二顷湖,
房公遗迹未湮芜。
人游杜牧晚清赋,
境对王维别墅图。
经始林泉心自巧,
折冲廓庙术何迂。
当时只作幽人计,
留得陈陶四万夫。

白话文翻译

金雁桥南有一片二顷的湖,
房公的遗迹至今没有被消磨。
人们游玩时吟诵杜牧的晚清诗句,
景色对照着王维的别墅图画。
开创林泉的意境,心灵自有巧妙,
修建庙宇的技艺何其繁琐。
当时只为隐居之人做打算,
留下陈陶的诗句让四万士人都能品味。

注释

  • 金雁桥:指的是一个地名,位于房公湖的南边。
  • 二顷:面积单位,约合两公顷,表示湖泊的面积。
  • 房公:指房玄龄,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诗中提到他的遗迹。
  • 杜牧:唐代诗人,晚唐诗人的代表,诗中提到他,表明湖泊的文化氛围。
  • 王维:唐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诗中用他的别墅图来对比自然景色。
  • 幽人:隐士,指那些追求隐居生活的人。
  • 陈陶:指著名陶渊明的诗作,强调诗词的影响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之望,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盛的时期,以山水诗和咏怀诗闻名。王之望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闲适的人生观。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宋代,时代背景是一个文化交流繁荣的时期,士人们常常在自然中寻找灵感,诗人通过描绘房公湖的自然景色和历史遗迹,表达对古代文人及其作品的敬仰。

诗歌鉴赏

《房公湖》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历史的诗作。诗中以“金雁桥南二顷湖”开篇,直接引入湖泊的地理位置,呈现出一种宁静而又广阔的自然场景。这种开头方式使读者迅速进入诗的意境,仿佛置身于湖边,感受着微风拂面。接着,诗人提到“房公遗迹未湮芜”,不仅描绘了湖泊的自然美,还唤起了人们对历史的思考,房公的遗迹象征着文化的延续和历史的厚重。

诗中提到的“杜牧”和“王维”则进一步将自然景观与文人文化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前辈诗人的敬仰之情。王维的山水别墅图和杜牧的诗句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人文荟萃的氛围。

在后面的几句中,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景象相结合,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艺术创造的追求。通过“留得陈陶四万夫”,诗人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表达了对诗歌的珍视和对过往文人的怀念。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湖泊风光,更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对文化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金雁桥南二顷湖:描述湖泊的位置与面积,营造出一种开阔的自然场景。
  2. 房公遗迹未湮芜:提到历史人物的遗迹,表明文化的传承与历史的延续。
  3. 人游杜牧晚清赋:提及杜牧的诗句,反映出当时文人对自然的感悟与表达。
  4. 境对王维别墅图:将自然景色与王维的艺术作品相联系,增强了诗的文化深度。
  5. 经始林泉心自巧:表达诗人在自然中的领悟与艺术创造的灵感。
  6. 折冲廓庙术何迂:感叹庙宇的修建过程繁琐,反映出对自然与人造建筑的对比。
  7. 当时只作幽人计:表达了隐士的生活理想,渴望过一种淡泊的生活。
  8. 留得陈陶四万夫:总结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强调诗歌的影响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金雁桥南”和“房公遗迹”,形成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 比喻:将湖泊与文化遗迹相结合,增加了诗的层次感。
  • 排比:通过多个意象的叠加,形成丰富的画面感和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历史的敬仰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文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对艺术创造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金雁桥:象征着历史与人文的结合,桥的存在表明人与自然的联系。
  2. 房公湖:湖泊象征着宁静与悠远,反映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地。
  3. 杜牧:代表着文学成就,强调文化的积淀。
  4. 王维:象征着自然与艺术的统一,表现出文人对山水的赞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房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诗人
    • B. 政治家
    • C. 将领
    • D. 学者
  2. 填空题:金雁桥南有一片__的湖,诗中提到的面积是____。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杜牧”是唐代诗人。(对/错)

答案

  1. B
  2. 二顷,二顷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登高》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房公湖》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前者更注重于秋天的静谧,而后者则结合了人文历史的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山水诗的美学与文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久旱得雨连阴弥旬农者云复宜得数日晴作二龙 里中杜 避暑招真观听琴 淮南夜泊 归来 花时留郡归已初夏事六首 负暄吟 夜坐 被葛 久旱得雨连阴弥旬农者云复宜得数日晴作二龙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反文旁的字 心长力弱 漏瓮沃焦釜 金戈 阜字旁的字 风飑电击 昨非今是 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示字旁的字 兵不厌权 振穷恤寡 崴泥 包含另的成语 刑措不用 三撇旁的字 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卜字旁的字 既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