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0:16: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0:16:43
原文展示:
绣江再见中秋月,岁去月圆人尚缺。相望千里共婵娟,苦恨亭亭照离别。今夕一尊谁与同,孟光举案对梁鸿。众雏立侍俨成列,以次持杯寿乃翁。乃翁看月揩病目。手足顽麻头发秃。但愿团圞三十秋,不计东西与南北。
白话文翻译:
在绣江再次见到中秋的月亮,岁月流逝,月亮圆了,人却依然不完整。相隔千里,共同仰望那美丽的月亮,心中苦恨那明亮的月光照耀着离别的场景。今晚举杯,谁能与我共饮?孟光举起案子对着梁鸿。孩子们整齐地站立在一旁,依次举杯向父亲祝寿。父亲看着月亮,擦拭着因病而模糊的眼睛。手脚麻木,头发稀疏。只愿能团圆三十个秋天,不在乎东西南北的方向。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高登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中秋夜晚,诗人与家人团聚的情景,同时表达了对团圆的渴望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比月亮的圆满和人的缺憾,以及对家庭和睦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亲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中秋月为背景,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和对家庭团聚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亲情的珍视。诗中“岁去月圆人尚缺”一句,巧妙地将月亮的圆满与人的缺憾相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完整家庭的渴望。而“相望千里共婵娟”则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后文通过孟光举案的典故,强调了家庭和睦的重要性,而孩子们为父亲祝寿的场景,则增添了温馨和亲情的氛围。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中秋月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深切愿望。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对中秋月的描绘和对家庭团聚的渴望,诗人表达了对完整家庭的珍视和对亲情的深切愿望。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岁去月圆人尚缺”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岁月流逝,月亮圆满,但人的生活或情感仍有缺憾。 B. 岁月流逝,月亮圆满,人的生活或情感也圆满。 C. 岁月流逝,月亮圆满,人的生活或情感更加丰富。
诗中“孟光举案对梁鸿”一句,使用了什么典故? A. 孟光举案的典故,强调家庭和睦。 B. 梁鸿举案的典故,强调夫妻恩爱。 C. 孟光举案的典故,强调夫妻恩爱。
诗中“但愿团圞三十秋”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愿望? A. 希望家庭和睦三十年。 B. 希望团圆三十年。 C. 希望生活美满三十年。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