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江州第十二》

时间: 2025-05-02 12:22:06

诗句

戎马暗天宇,落日九江流。

元恶迷是似,化作黄长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22:06

原文展示:

戎马暗天宇,落日九江流。
元恶迷是似,化作黄长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的阴云和落日映照下的江水,表达了对元朝统治的痛苦和无奈,仿佛那些元朝的恶势力已经化作了长长的蛇虬,盘踞在大地之上。

注释:

  • 戎马:指军队和战马,暗示战争的环境。
  • 暗天宇:形容天空阴沉,战争的气氛笼罩着大地。
  • 落日:夕阳西下,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战争的残酷。
  • 九江:指长江的一部分,象征着江水的流动与历史的无情。
  • 元恶:指元朝的统治者和其带来的苦难。
  • 化作黄长虬:比喻元朝的恶势力如同巨大的蛇虬,缠绕在民众的生活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宋瑞,号履善,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在抵抗元朝侵略的斗争中表现出色,以忠诚和勇气著称。《江州第十二》是他在被俘后写的,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敌人的愤怒。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朝灭亡、元朝统治时期,文天祥作为南宋的忠臣,面对国家的沦丧及个人的悲惨命运,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敌人刻骨铭心的仇恨。

诗歌鉴赏:

《江州第十二》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文天祥对国家沦陷的痛苦与对元朝的愤恨。开篇“戎马暗天宇”便营造出一种战争的压迫感,仿佛整个天空都被战马的阴影笼罩,令人窒息。接着“落日九江流”用落日的意象,象征着光明与希望的消逝,江水的流动又隐喻着历史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

诗中“元恶迷是似,化作黄长虬”则进一步深化了对元朝统治的不满,元朝的统治被比喻为盘踞于大地的巨蛇,显示了其对人民生活的压迫与危害。整首诗在意象的选取上,既有自然景物的描绘,又有历史的反思,情感深邃且真切,展现了文天祥的忠诚与不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戎马暗天宇:暗示战争的深入与无情,军队的存在使得天空都显得阴沉。
  • 落日九江流:落日照耀下,江水流淌,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国家的衰弱。
  • 元恶迷是似:元朝的恶势力如同迷雾,令人迷失。
  • 化作黄长虬:比喻这些恶势力如同巨大的蛇,缠绕在人民的生活中,令人无法摆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元朝的统治比作蛇虬,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中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戎马”、“落日”等意象传达了战争的惨烈与对国家的深切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文天祥对国家沦丧的痛心与对元朝统治的愤怒,展现了他忠贞不屈的爱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戎马:代表战争与冲突。
  • 落日:象征希望的消逝和时间的流逝。
  • 九江:代表历史和时间的长河。
  • 黄长虬:象征元朝的统治如同毒蛇般的缠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戎马暗天宇”中“戎马”指的是什么? A. 书籍
    B. 军队和战马
    C. 美好景色
    D. 诗词

  2. “化作黄长虬”中的“黄长虬”是指什么的比喻? A. 元朝的统治
    B. 自然景观
    C. 战争的胜利
    D. 个人的命运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快乐
    B. 忧伤与愤怒
    C. 平静
    D. 无所谓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岳阳楼记》- 范仲淹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文天祥《江州第十二》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前者更为激昂,后者则沉静中流露出无奈与感伤。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文天祥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秋夜独坐闻里中鼓吹声 风雨中望峡口诸山奇甚戏作短歌 题卧龙山 春晴 夙兴出谒 即事 新晴 夏初湖村杂题 牛饮市中小饮呈坐客 鲤鱼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卓开头的成语 虎字头的字 洗心革志 精敏 人间重晚晴 鼓结尾的成语 白费心机 卖嘴料舌 无字旁的字 砧韵 守口如瓶 反文旁的字 甩手 舟字旁的字 高字旁的字 治丝而棼 月落乌啼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