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方干旧隐》

时间: 2025-05-05 19:52:51

诗句

百里青山数曲溪,茂林修竹此高楼。

相寻似访壶中景,他日重来路不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9:52:51

原文展示:

题方干旧隐
百里青山数曲溪,
茂林修竹此高楼。
相寻似访壶中景,
他日重来路不迷。

白话文翻译:

在百里青山之中,有几条曲折的小溪,
茂盛的树林和修长的竹子环绕着这座高楼。
相聚的情景仿佛是在探访壶中仙境,
将来再来这里时,我一定不会迷路。

注释:

  • 百里:形容山的遥远与壮阔。
  • 曲溪:蜿蜒的小溪,象征自然的灵动与变化。
  • 茂林修竹:茂密的树林和修长的竹子,描绘了生机盎然的自然环境。
  • 壶中景:指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理想的生活环境,代表一种世外桃源的意境。
  • 重来路不迷:表达了作者对这片景色的熟悉与归属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最,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描绘了作者在方干隐居地的游览感受,反映了他对山水景色的赞美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一处山水环绕的隐居之地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自然美的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首句“百里青山数曲溪”,通过“百里”这一夸张的描述,突显出山的巍峨与溪流的灵动,给人以开阔的视觉感受。接着“茂林修竹此高楼”,以“茂林修竹”形容周围环境的幽静与生机,形成了对自然的赞美,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

第三句“相寻似访壶中景”,则引入了陶渊明的“壶中天地”这一意象,表明作者心中理想的隐逸生活,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恬淡情景。最后一句“他日重来路不迷”,更是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天地的熟悉与归属感,仿佛暗示着对未来重游的期待。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优美的自然景色,也反映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百里青山数曲溪:意境开阔,状态自然,表现出青山的高远和溪流的蜿蜒。
  2. 茂林修竹此高楼:描绘了高楼周围的自然景观,显示出生机与宁静。
  3. 相寻似访壶中景:用典故来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展现了隐逸的乐趣。
  4. 他日重来路不迷:表达对这里的熟悉感,暗示着诗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厚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逸生活比作“壶中景”,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理想。
  • 对仗:如“茂林修竹”和“百里青山数曲溪”,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水之美,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营造出一种恬静、悠然的生活情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着大自然的巍峨与永恒,代表一种高远的志向。
  • 曲溪:象征着灵动与变化,寓意生活的美好与多姿多彩。
  • 茂林修竹:象征生机与和谐,代表对自然的热爱和人文情怀。
  • 壶中景:象征理想的隐居生活,反映对世外桃源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青山”象征什么? A. 高远的志向
    B. 生活的烦恼
    C. 人际关系

  2. “壶中景”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的景色
    B. 理想的隐逸生活
    C. 复杂的社会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社会的批判
    B.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C. 对爱情的追求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陈最的《题方干旧隐》与王维的《鹿柴》都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更侧重于对自然的感悟与哲理的思考,而陈最则强调了自然之美与生活的恬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相关的古代诗词研究论文

相关查询

忆宁极 和晏相公西湖 闻太素绝食饮水颇甚清羸以诗见招 和中道游金明池 太后阁六首 其四 和杜孝锡展江亭三首 杜君章家赋海棠二首 送陈著作 和况之提刑途中遇雪 寄温州希用上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下笔风雷 艸字旁的字 失之交臂 响彻云表 烈火轰雷 单耳刀的字 堳埒 宋襄之仁 矛字旁的字 介洁 包含威的词语有哪些 灵幽 虚心平意 包含宗的成语 未暇 舟字旁的字 采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