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1:56: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1:56:35
隔江屯坞自孙吴,犹记孤军出此涂。
阅十九年如梦觉,历千万里几驰驱。
月沉荒垒马横塞,风卷寒沙雁宿芦。
忆著当时身是胆,归休毋更老江湖。
隔着长江的屯坞,想起了古代孙吴时期,仍然记得孤军曾经从这里出征。
经过十九年的岁月,如同一场梦醒来,经历了千万里的征战,几次驰骋奔波。
月光沉落在荒凉的垒墙上,马匹横卧在边塞,风卷起寒沙,雁儿栖息在芦苇丛中。
回忆起当时的勇气与胆略,归来后不再让自己在江湖中老去。
李曾伯(生卒年不详),字惟中,号耳石,宋代诗人。他的作品常体现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个人的情感体验,风格多样。
此诗创作于戊戌年冬,正值国家动荡不安之时,诗人通过对往昔战斗经历的回忆,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这首诗以“隔江屯坞”开篇,立刻引发读者对于历史的联想。孙吴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诗人通过对古战场的回忆,展现了自己对于战斗的深切感受。诗中“阅十九年如梦觉,历千万里几驰驱”一句,展现了时间的飞逝与个人经历的丰富,仿佛在诉说着一位战士的艰辛与成长。
接下来的描绘“月沉荒垒马横塞”,不仅体现了战斗的孤独感,更渲染了环境的严酷,突显出战士们在边疆的生活与心理状态。“风卷寒沙雁宿芦”,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和哀愁,地理与心理的交织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孤独。
最后两句“忆著当时身是胆,归休毋更老江湖”则是对过往的反思与总结,强调勇气与志向的重要性,表现出对未来的憧憬与不甘,诗人不仅是在回忆,更是在警醒自己,提醒自己不要在江湖中迷失方向,变得懦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象,呈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怀与对未来的期待,既有对个人经历的反思,也有对社会历史的深邃思考。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现出对过往战斗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望。诗人借古抒怀,表达了对勇气的追求和对生活的反思。
诗中的“孤军”指的是什么?
“阅十九年如梦觉”中“梦觉”指的是什么?
诗人提到的“江湖”主要指代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