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游翠屏山志感》

时间: 2025-04-27 14:21:02

诗句

天匠铸山骨,如龙蜿蜒附。

群峰触类长,屈指难悉数。

四围作屏翰,一线斜通路。

蹑磴上烟丛,林莽曲回互。

圣泉沁心脾,岚翠黏衣屦。

名区得名人,岩石乃成趣。

溯昔有宋时,先世曾此住。

窝仍安乐名,疑有鬼神护。

渺矣人风遥,忽焉佛日度。

贝梵及钟鱼,历朝朝暮暮。

甘棠剪且伐,谁为美嘉树。

祠宇家无哗,谁为奉香炷。

生前磊落者,定无毫发忤。

释耶与老耶,初不碍儒素。

不同归幻尘,孰似此侨寓。

当共青山色,今古长如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21:02

原文展示:

游翠屏山志感
作者: 邵墩 〔清代〕

天匠铸山骨,如龙蜿蜒附。
群峰触类长,屈指难悉数。
四围作屏翰,一线斜通路。
蹑磴上烟丛,林莽曲回互。
圣泉沁心脾,岚翠黏衣屦。
名区得名人,岩石乃成趣。
溯昔有宋时,先世曾此住。
窝仍安乐名,疑有鬼神护。
渺矣人风遥,忽焉佛日度。
贝梵及钟鱼,历朝朝暮暮。
甘棠剪且伐,谁为美嘉树。
祠宇家无哗,谁为奉香炷。
生前磊落者,定无毫发忤。
释耶与老耶,初不碍儒素。
不同归幻尘,孰似此侨寓。
当共青山色,今古长如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翠屏山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人文历史。诗人用“天匠铸山骨”来形容山的雄伟,山峰如同龙一样蜿蜒而附。四周的峰峦相互交错,数也数不清。山的四周如同屏风,而通向山的路则像一条斜线。诗人沿着山径走进烟雾缭绕的丛林,林中曲折的道路交错回环。山中的圣泉沁人心脾,轻雾与青翠的景色粘附在衣服和鞋子上。这里曾经是名人聚集的地方,岩石因而增添了趣味。追溯到宋朝,先辈们也曾居住在这里,山窝的安乐名号似乎受到鬼神的庇护。人世间的风尘渺远,忽然间佛光普照。古往今来,无论是贝壳的梵音还是钟声,都在朝夕之间交替。甘棠树被砍伐,谁又为这美丽的树木感到惋惜?祠堂前的家户静谧,祭香的香火又是谁在奉献?生前磊落的人,死后定然没有一丝怨气。释道与老子并不妨碍儒家的精神追求。不同于世俗的幻影,哪里有如同这里的宁静栖息?当我们与青山共存,古今依旧如故。

注释:

  • 天匠: 指造物之神,形容自然的鬼斧神工。
  • 蜿蜒: 曲折延伸,形容山脉的形态。
  • 屏翰: 屏风与翰墨的结合,形容四周景色的包围感。
  • 蹑磴: 小心地走上台阶。
  • 岚翠: 山中雾气与青色的结合,形容清新的自然景象。
  • 甘棠: 甘棠树,古代一种美好而珍贵的树木。
  • 香炷: 香火,表示祭祀的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墩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一个知识分子群体兴盛的时代。他的诗作常常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文历史的深思,风格清新而含蓄。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邵墩游览翠屏山之际,表达了他对这座山的景色和历史的感慨,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游翠屏山志感》不仅是对翠屏山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诗人心灵的一次旅行。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山的壮丽与历史的厚重。诗人在游历中感受到的不仅是眼前的美景,还有深厚的人文历史与哲理思考。特别是在描述“圣泉沁心脾,岚翠黏衣屦”时,诗人通过细腻的感官体验,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洗礼与心灵的宁静。此外,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与文化背景,让整首诗充满了厚重的文化内涵。诗人通过对自然与历史的融合,表达了对生命的领悟和对永恒的追求。整首诗浑然天成,意境深远,是对大自然和人文情怀的完美结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匠铸山骨,如龙蜿蜒附: 描绘了山的雄伟,仿佛是由天工造物者精心铸造而成,形状如龙般蜿蜒。
  2. 群峰触类长,屈指难悉数: 山峰众多,形态各异,难以一一计算。
  3. 四围作屏翰,一线斜通路: 四周的山峰如同屏风,一条小路斜斜地通向山中。
  4. 蹑磴上烟丛,林莽曲回互: 走上台阶,进入烟雾弥漫的丛林,林间小道蜿蜒曲折。
  5. 圣泉沁心脾,岚翠黏衣屦: 山中的圣泉清凉宜人,青翠的景色沾湿了衣物和鞋子。
  6. 名区得名人,岩石乃成趣: 这里曾经是名人聚集的地方,使得岩石增添了许多趣味与故事。
  7. 溯昔有宋时,先世曾此住: 追溯到宋代,先辈们曾在这里居住过。
  8. 窝仍安乐名,疑有鬼神护: 这里的住所依旧安宁,仿佛有鬼神保佑。
  9. 渺矣人风遥,忽焉佛日度: 人生的风尘渺远,仿佛瞬间佛光普照。
  10. 贝梵及钟鱼,历朝朝暮暮: 贝壳的声音与钟声交替着,历经朝夕。
  11. 甘棠剪且伐,谁为美嘉树: 甘棠树被砍伐,谁为这美丽的树木感到惋惜?
  12. 祠宇家无哗,谁为奉香炷: 祠堂前安静无声,祭香的香火又是谁在奉献?
  13. 生前磊落者,定无毫发忤: 生前光明磊落的人,死后也不会有怨恨。
  14. 释耶与老耶,初不碍儒素: 佛教与道教并不妨碍儒家的思想。
  15. 不同归幻尘,孰似此侨寓: 不同于世俗的幻影,哪里有如这里的宁静栖息?
  16. 当共青山色,今古长如故: 共同享受青山的色彩,古今依旧如故。

修辞手法:

  • 比喻: “天匠铸山骨”比喻自然的伟大创造。
  • 拟人: “圣泉沁心脾”,将泉水赋予了人的情感。
  • 对仗: 诗句中常有对仗工整的句子,如“蹑磴上烟丛,林莽曲回互”。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翠屏山壮丽自然与人文历史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思索与对自然的敬畏,呼应了人与自然、历史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群峰: 象征自然的雄伟与壮观。
  2. 圣泉: 代表清凉与灵魂的洗礼。
  3. 甘棠: 象征美好与珍贵的事物。
  4. 佛日: 代表光明与启示。
  5. 祠宇: 代表对祖先的敬仰与祭祀的文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天匠”指的是谁?

    • A. 自然的力量
    • B. 人类的创造
    • C. 诗人自己
    • D. 古代工匠
  2. 诗中“圣泉沁心脾”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幸福
    • B. 清凉
    • C. 愤怒
    • D. 悲伤
  3. 诗中提到的“甘棠”象征着什么?

    • A. 平凡
    • B. 美好
    • C. 贫穷
    • D. 忘却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望庐山瀑布》 - 李白

诗词对比:

对比邵墩的《游翠屏山志感》和杜甫的《登高》,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悟,邵墩更侧重于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结合,而杜甫则更多地体现了对人生苦难的思考。通过这种对比,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诗人如何通过自然反映心灵的感受。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邵墩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研究》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了解《游翠屏山志感》有所帮助!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答张学士西湖即席 东亭 西斋新植萱草甚多作问答绝句二首 其二 答 忆旧言怀寄江宁道卿龙图 有诏解郡作 寄叶道卿 章靖冯公哀词 其四 道中二首 成都 答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校序 左右等宽的汉字有哪些_左右等宽的字大全 罗城 带走的字有哪些?带走的汉字大全及详细解析 甄心动惧 八仙过海 虎字头的字 谗慝之口 耻居王后 巳字旁的字 四礼 川字旁的字 包含卓的成语 降心顺俗 马字旁的字 齲字旁的字 羞字的笔顺练习_正确书写汉字羞 猪朋狗友 名家描写春天的现代诗精选_春天现代诗赏析 溢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