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0:04: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0:04:09
《曳杖歌》
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这首诗是在说:泰山是不是已经崩塌?梁木是不是已经腐朽?那些智者是不是已经衰退?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泰山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高大和稳固,常被用作比喻国家的稳定与繁荣。梁木的腐坏则暗示基础的动摇,而哲人的衰退则反映了智慧与理性的缺失。这首诗通过这些象征,表达了对社会、人生及真理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曳杖歌》的作者为佚名,出自先秦时期,具体生平不详。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涌现出许多思想家和诗人,作品内容多涉及哲学、政治和人性等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思中产生的,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先秦时期,社会动荡,思想交融,诗人通过对固定意象的反思,表达了对人性、真理和智慧的关注。
《曳杖歌》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引发读者的深入思考。诗中通过三个象征性的意象——泰山、梁木和哲人,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批判结构。泰山的崩塌象征着国家的动荡,梁木的腐坏则反映出社会基础的脆弱,而哲人的萎缩则揭示出智慧与理性的缺失。
这种结构使得整首诗具有很强的警示性。诗人在表达对社会现状的忧虑时,用了非常简洁的句式,却蕴含了丰富的哲理与情感。诗歌的节奏感也增强了其表达的力量,使得读者在吟诵时更能体会到那种无奈与悲哀。
此外,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泰山与梁木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着稳固与力量,而后者则代表着脆弱与腐朽。这种对比不仅在意象上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也在情感上引发读者的共鸣,使人深思当前社会的状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社会现状的反思和批判,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社会基础和智慧的忧虑。通过象征与对比,诗人揭示了人性与社会的脆弱,呼吁人们关注真理与智慧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具有文化内涵,也在诗中形成了强烈的象征意义,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诗词测试:
《曳杖歌》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泰山”象征着什么?
诗中“哲人其萎乎”反映了什么主题?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对比《曳杖歌》和《登高》时,两首诗都表现出对人生与社会的深刻思考。然而,《登高》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失落,而《曳杖歌》则通过对比来表达对社会基础与智慧的忧虑。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敏锐观察与深刻反思。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