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0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0:50
柏生两石间,天命本如此。
虽云生之艰,与石相终死。
韩子俯仰人,但爱平地美。
土膏扎烡壤,成坏几何耳。
君看此槎牙,岂有可移理。
苍龙转玉骨,黑虎抱金柅。
书师亦可人,使我毛发起。
当年落筚意,正欲饥韩子。
柏树生长在两块石头之间,天命就是如此安排的。
虽然说生存非常艰难,但最终都与石头同归于尽。
韩非子抬头仰望,只喜欢平坦的大地之美。
土壤肥沃,滋养植物,消亡又有几何呢?
你看这根槎木的牙齿,难道有可以移动的道理吗?
苍龙转动着玉骨,黑虎紧抱着金杖。
书法老师也可以成为人,令我毛发直竖。
当年我对落筚的情意,正因为饥饿而生出韩子的思想。
作者介绍: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以豪放、洒脱著称,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苏轼被贬谪期间所作,反映了他对命运与生存的感悟。诗中通过柏树与石头的生存关系,表达了对生命艰辛的思考,以及对平坦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柏石图诗》展现了苏轼对生命、命运以及生存环境的深刻思考。诗中柏树生于石缝,象征着在困境中求生的坚韧与不屈。作者通过柏树的生存,反思人类在命运面前的无奈与挣扎。虽然苦生于艰难的环境,但正是这些艰难造就了生命的坚韧与美丽。
诗中提到韩子,表达了对平坦生活的渴望,但同时也揭示了自然环境的复杂和不可控。土壤的肥沃与否、生命的成败,皆在于天命和环境的安排。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苍龙转玉骨,黑虎抱金柅”的意象,展现了文化和力量的结合,寓意着知识和智慧的价值。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哲学思考,既有对命运的感慨,也有对人生态度的反思。苏轼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想,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古典诗词中的一颗明珠。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柏树与石头的生存关系,表达了对命运的感慨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生命的坚韧与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柏树”生长在哪里?
“君看此槎牙”这句的含义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韩子”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