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10: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10:37
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三首
王安石
结子非贪鼎鼐尝,
偶先红杏占年芳。
从教腊雪埋藏得,
却怕春风漏泄香。
不御铅华知国色,
只裁云缕想仙装。
少陵为尔牵诗兴,
可是无心赋海棠。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独特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梅花结出的果实并非因为贪恋繁华的盛景,偶尔是红杏先开,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就算腊月的雪掩埋了梅花的香气,
我还是害怕春风把它的香气泄露。
不追求浮华的外表,却知道国色天香的内涵;
只裁剪那轻盈的云缕,幻想着仙女的装扮。
少陵(王维)也因你而启发了诗兴,
可惜我无心去赋写海棠花。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在政治上推行新法,致力于改革和富国强兵。其诗作以清新、自然、富有哲理见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王安石的晚年,正值他经历政治波折之后的思考与沉淀。梅花因其坚韧和清香,成为他抒发情感和哲理的象征。
王安石的《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三首》以梅花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的深厚情感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诗中的“结子非贪鼎鼐尝”开篇即强调梅花的独特性,它的果实并非因为对浮华的贪恋,而是自然的馈赠。接着提到“偶先红杏占年芳”,暗示春天的到来,梅花与红杏的先后盛开,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季节的变化。
在面对腊雪的侵袭时,诗人表达出一种对梅花香气的珍视,尽管外界环境严酷,他依然害怕春风的泄露。这种对美好事物的守护与珍重,体现了王安石内心的细腻与深情。后半部分的“不御铅华知国色”,则表现了诗人对内涵与真实的追求,拒绝表面华丽而追求内在的美。最后以少陵的诗兴收尾,表明他对梅花的赞美与对艺术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艺术的感悟,展现了他内心的哲学思考与人生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与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内在美和自然的热爱,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艺术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王安石的《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三首》主要描绘的是哪种花?
诗中提到的“国色”指的是?
王安石在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