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洪庆善郎中 其三》

时间: 2025-04-25 22:41:30

诗句

平生气槩凛冰霜,圣读潜心德愈光。

赏善每能频击节,避人宁复解移床。

第知中垒序论语,谁测诗仙流夜郎。

有道固应黄发寿,何期竟不验长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41:30

原文展示:

洪庆善郎中 其三
作者: 葛立方 〔宋代〕

平生气槩凛冰霜,
圣读潜心德愈光。
赏善每能频击节,
避人宁复解移床。
第知中垒序论语,
谁测诗仙流夜郎。
有道固应黄发寿,
何期竟不验长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一位德行高尚的洪庆善郎中的敬仰之情。诗人描绘了洪庆的高洁品格,如同冰霜一般冷峻,心中潜心研读圣贤之书,使得德行愈加光辉。每当赞赏善良之事时,洪庆总是激动得频频击节;而对世俗的喧嚣则选择避而远之,宁愿安静地待在自己的床上。诗中提到的“中垒序”和“论语”是一种对道德的追求与理解,然而对于诗仙李白的才情与流派,谁又能真正去测量和理解呢?有道之人理应可以享受长寿之福,但为何洪庆却未能实现这一点,令人感到遗憾。

注释:

  • 气槩:气度、气概,指人的风范和气质。
  • :形容严寒、严肃的样子。
  • 圣读:指研读圣贤之书。
  • 潜心:专心思考、学习。
  • 德愈光:指品德越来越显光辉。
  • 击节:形容激动时用手打击节拍。
  • 避人:避开他人,指不愿与人交往。
  • 中垒:指《中庸》或《论语》中提到的内容。
  • 流夜郎:指李白的诗歌风格与流派。
  • 黄发寿:指长寿,黄发即白发,象征年老。
  • 长桑:指桑树,象征长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常常表达对道德、文化的思考与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作者对洪庆善郎中的尊敬与怀念之际,可能是对其为人处世、品德修养的赞颂,反映了当时对高尚品德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洪庆善郎中的仰慕之情。开头的“平生气槩凛冰霜”直接点出洪庆的高洁气质,给人一种冰冷而又清晰的印象,像是严寒的冬天让人敬畏。接下来的“圣读潜心德愈光”则表现出洪庆对学问的执着追求,说明他的内心世界丰富而光辉。诗人通过对洪庆的描绘,展现了对道德、智慧的重视。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比,提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有道之人理应长寿,但为何洪庆却未能如愿?这里不仅引发对洪庆命运的思考,也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在抒发敬仰之情的同时,也传达了对世事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平生气槩凛冰霜:暮年气度如冰霜,清冷而庄重,显示出洪庆的高洁。
  2. 圣读潜心德愈光:一心向圣贤之书学习,品德因此越来越显著。
  3. 赏善每能频击节:每当提到善行,洪庆总是激动不已。
  4. 避人宁复解移床:宁愿避开喧嚣,选择静谧的生活。
  5. 第知中垒序论语:不知《中庸》中的道理,和《论语》的教诲。
  6. 谁测诗仙流夜郎:谁能真正理解李白的诗才与流派。
  7. 有道固应黄发寿:有道之人理应长寿。
  8. 何期竟不验长桑:为何洪庆却没有实现长寿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洪庆的气度比作冰霜,形象生动。
  • 对仗:如“避人宁复解移床”,平衡而有韵律感。
  • 反问:通过“谁测诗仙流夜郎”,引发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洪庆的赞美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开,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对现实命运的不满。诗人通过对洪庆的描绘,彰显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人对长寿与幸福的渴望。

意象分析:

  • 冰霜:象征高洁、冷静的品格。
  • 圣读:象征对知识的追求。
  • 击节:象征对善良事物的赞赏。
  • 避人:象征对世俗的逃避。
  • 黄发寿:象征长寿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洪庆的气概被比作什么?
    A. 春风
    B. 冰霜
    C. 烈火
    D. 雨露

  2. 诗中提到洪庆常常做什么来表达对善的赞赏?
    A. 唱歌
    B. 击节
    C. 作画
    D. 写诗

  3. 诗人对“长寿”的看法是?
    A. 不重要
    B. 理所当然
    C. 罕见
    D. 难以实现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李白杜甫的作品中均涉及对人生及理想的思考,但李白的作品更倾向于豪放激昂,而杜甫则表现出深沉的忧虑。葛立方的这首诗则融合了两者的特点,既有对理想的追求又有对现实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比较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过安乐山,闻山上木叶有文,如道士篆符,云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望云楼 题清淮楼 昭陵六马唐文皇战马也琢石象之立昭陵前客有 少年游·玉肌铅粉傲秋霜 赠写真何充秀才 次韵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三首 餈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 元祐六年六月自杭州召还汶公馆我于东堂阅旧 会客有美堂周邠长官与数僧同泛湖往北山湖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民宿 恍然 口头禅 妥确 樵柯烂尽 豸字旁的字 失神丧魄 警论 邑字旁的字 吉命 卝字旁的字 兀字旁的字 寸地尺天 不声不吭 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