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3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35:29
月岩
作者: 葛立方 〔宋代〕
头转狻猊身卧虎,斓斑苔藓苍颜古。
凿空融结宝月形,只露半规余未吐。
正观傍睨苦有恨,拟借天工修月斧。
桂树窅窊堕子香,未见姮娥来倚树。
姮娥只今居广寒,虹桥幻成愁阿瞒。
何如岩窦守孤洁,却视玉兔飞云端。
云端之月有圆缺,常有争如石中月。
寒光万丈照幽岩,石上云端两奇绝。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月光照耀的岩石景象。诗人首先描绘了岩石上斑驳的苔藓和古老的苍颜,仿佛一只狻猊的头转向一只卧虎。接着,诗人想象着月亮的形状在空中凿空形成,然而只露出一半的圆形,似乎还未完全展现。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渴望和恨意,想借助天工去修补月的缺失。桂树的香气弥漫,但却未见嫦娥前来倚靠。嫦娥如今居住在广寒宫,虹桥幻影让人感到愁苦。相比之下,诗人更愿意在岩窦中守护孤洁的心灵,默默注视着高空中的玉兔。云端的月亮总有圆缺,常常争论着,仿佛石中月一般。最后,寒光万丈照耀着幽静的岩石,这种奇绝的景象仿佛在石上和云端交相辉映。
作者介绍
葛立方,字子昱,号云香,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以清新脱俗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月岩》创作于诗人游览月岩之时,受月光与自然景观的启发,融合了个人的情感与对月亮的思考,展现了人对自然与神秘的向往。
《月岩》是一首充满了哲思和情感的诗作。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融入了个人对月亮和嫦娥的思考,体现了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诗的开头通过生动的意象,呈现出岩石的古老与沉稳,仿佛在呼应月亮的永恒。通过对“月亮”这一意象的细腻描写,诗人传达了对生命、孤独与美的深刻理解。
诗中的“云端之月有圆缺”,不仅是对月亮形态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变化。诗人对嫦娥的向往与牵挂,则体现了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渴望,但也隐含着一种无法触及的忧伤。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的交织中展现出一种孤独却又深邃的美,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月亮、岩石、嫦娥的描绘,探讨了人生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孤独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姮娥”是指谁?
A. 嫦娥
B. 仙女
C. 月亮
D. 星星
填空题:诗人通过描绘_____,表达对孤独的思考。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玉兔”象征着月亮的圆满与希望。 (对/错)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