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7:40: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7:40:55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几次在花下坐着吹箫,遥望着银色的银河和红色的墙壁。
这样的星辰不是昨夜见过的,究竟是为了谁在风露中独自伫立到深夜?
缠绵的思念已经尽了,像抽掉的蚕茧;心中隐痛如同剥掉的香蕉。
三五年过去了,三月和五月交替,可怜的是酒杯中的酒依然未曾消减。
黄景仁(1646-1715),字子昊,号惟庵,清代诗人,以词著称,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和自然景物,风格清新流畅,情感细腻。其创作生涯经历了清初的动荡时期,常感叹时事与个人遭遇。
《绮怀》创作于黄景仁的中年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个人情感的压抑与思念交织,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
《绮怀》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在细腻的意象中表达出深沉的思念和无尽的惆怅。开篇以“几回花下坐吹箫”引入,展示出一种闲适的氛围,然而随着诗句的展开,情感的层次逐渐加深。诗中不仅描绘了美好的自然景色,还通过“银汉红墙”的遥望,隐喻着对心中所念之人的向往与思念。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一句,通过提问的方式,增添了诗的情感张力。诗人不仅在疑惑星辰的变换,更在思考其背后深邃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后文中以“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具体化,表达了思念的痛苦与无奈。
最后,三五年时光的流逝和“可怜杯酒不曾消”则引发了对时间的感慨,酒杯未曾消减,象征着遗忘的难度,情感的沉重。整首诗在优美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中交织,展现了黄景仁对人情世态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
《绮怀》的中心思想是对往事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通过细腻的情感与优美的意象,诗人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痛苦,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思念的永恒。
诗中提到的“银汉”指的是什么?
a) 银色的墙壁
b) 银河
c) 银色的箫
“缠绵思尽抽残茧”中“残茧”比喻了什么?
a) 失去的爱情
b) 思念的痛苦
c) 时间的流逝
诗中“可怜杯酒不曾消”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美酒的赞美
b) 对往事的怀念与惆怅
c) 对生活的满足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在月下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但李白更强调豪放与洒脱,黄景仁则更显细腻与缠绵。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诗中同样流露出对兄弟的思念,情感更加沉重,黄景仁则更侧重于爱情的缠绵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