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

时间: 2025-04-30 18:30:26

诗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30:26

诗词名称: 静夜思
作者: 李白
类型: 古诗词

诗歌内容: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生成内容:

原文展示: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白话文翻译:
床前洒下的明月光,
让我怀疑是地上的霜。
我抬头望着明亮的月亮,
低下头来思念故乡。

注释:
字词注释:

  • 明月光:明亮的月光。
  • 疑:怀疑,猜测。
  • 霜:指霜冻,通常在清晨出现。
  • 举头:抬起头。
  • 低头:低下头。
  • 思:思念,怀念。
  • 故乡:出生或长大之地。

典故解析:
“床前明月光”可以追溯到古代对月亮的崇拜,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团圆与思念。诗中反映了游子在外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具有普遍的情感共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李白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独特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表达对自由、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静夜思》创作于李白游历他乡时,正值中秋佳节,月明之夜,他看到床前的月光,勾起了对故乡的思念,因而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简洁却情感深沉,反映了游子在外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渴望。

诗歌鉴赏:
《静夜思》是一首情感真挚的诗,通过简单的意象描绘,表达了深沉的乡愁。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月光和霜的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冷的氛围,展现了夜晚的宁静。月光洒落在床前,带来一种孤寂的美感,使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故乡的情景。接下来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抬头仰望明月,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低头又无法摆脱这种情感的纠缠。整首诗在简短的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令人深思,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床前明月光”:描写了夜晚的宁静与明亮的月光。
  • “疑是地上霜”:将月光与霜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 “举头望明月”:行动与思考的结合,表明对月的思念。
  • “低头思故乡”: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情感深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霜,增加了诗的意境。
  • 对仗:前后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以月光为引子,抒发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现了孤独感与乡愁的交织,传达了普遍的人生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团圆、思念。
  • 床前:居家之所,体现了游子的孤独感。
  • 故乡:寓意温暖和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光是什么?
    A. 阳光
    B. 月光
    C. 星光

  2. 诗人抬头望什么?
    A. 太阳
    B. 明月
    C. 星星

  3. 诗中的“故乡”指代什么?
    A. 游子所在的城市
    B. 诗人的出生地
    C. 诗人曾经旅行的地方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月夜忆舍弟》 - 杜甫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风格与情感有所相似。

诗词对比:
《登高》 - 杜甫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静夜思》更为简洁直接,而《登高》则通过山川景物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感受。

参考资料:
《李白诗全集》
《唐诗三百首》
《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好事近(元夕立春) 水调歌头·簪履竟晴昼 杏花天·牡丹昨夜方开遍 再用儒字韵二首 南歌子 哭{匠斤换赣}十五章 偶作 玉楼春 王孙信(调陈萃叟) 瑞鹧鸪(京口病中起登连沧观偶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而字旁的字 省彻 真态 宁死不屈 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示字旁的字 长驱径入 牛字旁的字 珍闻 伏利 卝字旁的字 厂字头的字 联号 参开头的成语 洞如观火 纨绮子弟 操纵自如 高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