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哭{匠斤换赣}十五章》

时间: 2025-05-02 23:40:33

诗句

世无扁和手,遗恨归砭剂。

嗟谁使之然,刻舟宁复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3:40:33

原文展示

哭{匠斤换赣}十五章

世无扁和手,遗恨归砭剂。
嗟谁使之然,刻舟宁复记。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世间没有像扁和那样的工匠,留下的遗憾只能归于砭石(中药的一种)。
叹息是谁造成这样的局面,刻舟求剑的做法又能再记得多少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扁和:春秋时期著名的医者,以医术高明著称。
  • 砭剂:指用砭石刮治身体的方法,代指医治的遗憾。
  • 刻舟:源于“刻舟求剑”的典故,形容人做事不切实际。

典故解析

  • 刻舟求剑:出自《庄子》,讲的是一个人在船上掉了剑,便在船上刻下记号,想等船停下来再去找剑,形容做事不切实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和诗人。他的词风豪放,情感真挚,常表现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辛弃疾一生经历了多次战乱,曾参与抗金斗争,作品常有强烈的民族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社会动荡、国势衰弱之际,表达了对工匠精神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深沉感慨。诗中透露出对世事的无奈与对历史的反思。

诗歌鉴赏

《哭匠斤换赣》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辛弃疾通过对工匠扁和的怀念,表达了对当下工艺水平低下的失望和对历史的追思。诗歌开头以“世无扁和手”引入,直接指出当今缺乏像扁和那样的高明工匠,暗示社会对工艺的忽视和对优秀人才的流失。接着“遗恨归砭剂”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缺失所带来的遗憾,砭石虽然能治病,却无法弥补失去的技艺与智慧。

而“嗟谁使之然”则表现了诗人对这一现象的感慨与不解,似乎在质问世人为何会让这种情况发生。最后一句“刻舟宁复记”,以“刻舟求剑”这一典故作结,象征着人们在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能为力,这样的做法不仅无济于事,反而更加凸显了人们的无知与愚蠢。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过往工匠精神的追忆,又有对现实的批判,反映了辛弃疾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与对历史文化传承的执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世无扁和手”:表明当今社会缺少杰出的工匠,感叹技艺的失传。
  2. “遗恨归砭剂”:强调这是一种无法弥补的遗憾,砭石象征医治,但无法挽回失去的工艺。
  3. “嗟谁使之然”:质问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表达对现实的无奈。
  4. “刻舟宁复记”:借用典故,指出人们的行为是无效的,强调对历史的遗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砭剂比作遗憾,体现了借物抒情的手法。
  • 对仗:诗中前两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当代工匠精神的缺失和对历史遗产的惋惜,反映了辛弃疾对社会及文化传承的深刻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扁和:象征技艺高超的工匠,代表着传统工艺的巅峰。
  • 砭剂:象征治愈与遗憾,暗示对失去技艺的无奈。
  • 刻舟:象征愚钝和无知,强调对历史的误解和遗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世无扁和手”中的“扁和”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孔子
    • B. 扁鹊
    • C. 屈原
    • D. 李白
  2. “刻舟宁复记”中的“刻舟求剑”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 A. 寻找遗失的物品
    • B. 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
    • C. 记录历史
    • D. 学习工艺
  3. 诗中的“遗恨归砭剂”意指什么?

    • A. 遗憾无法弥补
    • B. 砭石是治愈的良药
    • C. 对工艺的追求
    • D. 医疗的进步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辛弃疾与李白的作品都充满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批判,但辛弃疾更侧重于对工艺与文化传承的关注,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豪放的气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辛弃疾词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的比较研究》

相关查询

送真舍人帅江西八首 其二 题近藁二首 过永福精舍有怀仲白二首 避客 旴士张季携所注三略访西山先生既跋其书余复 次君畴洪卿韵送宗学赵优奏 读秦纪七绝 又和六首 挽顾君任粹二首 别宋斌文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桑里 排溺 额结尾的成语 欠字旁的字 夕字旁的字 以一持万 翔鸾翥凤 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提手旁的字 陈戎 大字旁的字 牵染 持论公允 从逸 推三推四 皿字底的字 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眊的词语有哪些 噼里啪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