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59: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9:13
瑞鹧鸪(京口病中起登连沧观偶成)
作者: 辛弃疾 〔宋代〕
声名少日畏人知。
老去行藏与愿违。
山草旧曾呼远志,
故人今又寄当归。
何人可觅安心法,
有客来观杜德机。
却笑使君那得似,
清江万顷白鸥飞。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病中感慨自己的名声逐渐淡薄,随着年岁渐长,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越来越大。曾经的志向在山野草丛中呼唤,但如今的朋友寄来了对归乡的期许。诗人感到安慰的法门在哪里呢?有客来此观望杜德机(杜甫的诗歌),他笑着说,您怎么能比得上那一望无际的清江和飞翔的白鸥呢?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诗人,生于山东。他以豪放的词风和深厚的爱国情怀而著称,作品多描写历史、英雄以及个人理想。辛弃疾的诗词常常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富有激情。
这首诗创作于辛弃疾生病期间,诗人在京口的连沧观所作,表达了他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失落。
这首《瑞鹧鸪》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辛弃疾内心的挣扎与思考。开头两句“声名少日畏人知,老去行藏与愿违”直入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名声的淡漠和对年岁增长所带来的无奈感。接下来的“山草旧曾呼远志”,通过自然意象唤起了诗人昔日的理想与追求,但如今的“故人”寄来的是对归乡的期待,这让人感受到一种对故土的眷恋与对理想的追忆。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何人可觅安心法”与“有客来观杜德机”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追寻,以及对友人的理解与支持。而最后的“却笑使君那得似,清江万顷白鸥飞”,则用清江和白鸥的意象呈现了自然之美,象征着自由与逍遥,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人世纷扰的超脱。
这首诗通过个人的经历与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人生的无奈,以及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尽管身处困境,诗人却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执着,展现了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