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雨后山行》

时间: 2025-05-04 21:29:08

诗句

长风荡林樾,五月有秋声。

客起雨初止,晓凉蝉乍鸣。

中峰晴色转,破寺乱泉生。

莫过猿啼处,恐伤羁旅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1:29:08

原文展示:

长风荡林樾,五月有秋声。
客起雨初止,晓凉蝉乍鸣。
中峰晴色转,破寺乱泉生。
莫过猿啼处,恐伤羁旅情。

白话文翻译:

长风在林间摇动树影,五月却透出秋天的声音。
旅人刚刚起身,雨刚刚停歇,清晨的凉意中,蝉声突然响起。
中峰的晴色渐渐变换,破旧的寺庙旁泉水喧闹而生。
猿啼的地方最为动人,恐怕会伤到旅人的思乡情怀。

注释:

  • 长风:指强劲的风。
  • :摇动、摆动。
  • 林樾:指树林的树影。
  • 秋声:指秋天的声音,这里形容天气的变化。
  • :旅人、游子。
  • 晓凉:清晨的凉意。
  • 乍鸣:突然鸣叫。
  • 中峰:山的中间峰顶。
  • 晴色转:晴天的色彩变化。
  • 破寺:破旧的寺庙。
  • 乱泉生:泉水喧闹而流。
  • 莫过:没有比得上。
  • 猿啼:猿猴的叫声。
  • 羁旅情:旅人的思乡情感。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猿啼”常常用来表现孤独和旅途的伤感,古人常用猿啼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振棫,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一个雨后清晨的山中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旅途孤独感的感慨。

诗歌鉴赏:

《雨后山行》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雨后山中的清新景象,诗中展现了自然的变幻与人的情感交织。开头两句描绘了强风与秋声的对比,让人感受到季节的变化,突显出诗人对自然的敏感。接着,诗人从“客起雨初止”引入,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得以体现,旅人刚刚醒来,伴随着清晨的凉意,感受到了一种孤独的美。中峰的晴色与破寺的泉水形成对比,展现了环境的生动与古老的对比。最后一句“莫过猿啼处,恐伤羁旅情”更是将整首诗推向情感的高潮,猿啼声不仅是自然声音的描写,更引发了旅人对故乡的思念和羁旅的伤感,形成了整首诗的情感核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长风荡林樾:描绘山中风声,带来树影摇曳的景象。
    • 五月有秋声:用秋声突显了季节的奇特变化,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
    • 客起雨初止:展现旅人刚刚起床的情景,暗示旅途的孤独。
    • 晓凉蝉乍鸣:清晨的凉意与蝉声交织,增添了自然的生机。
    • 中峰晴色转:描写天气变化的细腻感觉。
    • 破寺乱泉生:古老寺庙与泉水喧闹的对比,反映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活力。
    • 莫过猿啼处:猿啼声引发的情感波动,成为诗的情感高潮。
    • 恐伤羁旅情:揭示了诗人对旅途的感伤与思乡之情。
  • 修辞手法

    • 对比:秋声与五月的对比,破寺与泉水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之更具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体表现了人在自然之中的孤独感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哲理。

意象分析:

  • 长风:象征自然的力量与变化。
  • 秋声:代表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感伤。
  • 猿啼:象征孤独与思乡之情,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五月有秋声”表达了什么?

    • A. 夏天的炎热
    • B. 季节的变化
    • C. 自然的和谐
  2. 诗中“客起雨初止”描绘了什么场景?

    • A. 旅人的悲伤
    • B. 旅人刚刚醒来
    •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吴振棫的《雨后山行》和王维的《鸟鸣涧》,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吴振棫更多地表达了旅途的孤独与思乡,而王维则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醉眠夜闻霜风甚紧,起坐达旦二首 题薰陾中兴庆寿颂 暮行田间二首 题严州新堂 庚申东园花发二首 高视石岭雨中云气蔽亏,山色隐显 庚戌正月三日约同舍游西湖十首 其五 芗林五十咏·西崦 晓起 过吕城闸六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牙字旁的字 秦瑟 包含姑的词语有哪些 无关大体 孜孜不已 挑茶斡刺 善颂善祷 革字旁的字 矛字旁的字 危在旦夕 深樾 魄散魂飞 丶字旁的字 防君子不防小人 显崇 隹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