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2:01: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2:01:47
岂用封椿积,惟忧郡国荒。
况通西极马,早射北星狼。
使节巡行远,畺臣赈恤详。
古来无旱潦,何以见尧汤。
何必用封椿来积存财富,最让我担忧的是国家的荒凉。
更何况西极的马早已驯服,北星的狼也早已射杀。
使节远行巡查,地方官员的赈济措施都很详细。
自古以来就没有干旱和水涝,为什么如今却能见到尧舜的德行?
吴振棫(1640年-1715年),清代诗人,字子璐,号倦庐,生于江南,其诗风受到唐诗的影响,常以自然景物和民生疾苦为题材,表现其关心时政和民生的情怀。
《岁歉感怀》系列诗作是吴振棫在清代乾隆年间创作的,正值国家面临自然灾害与民生困境之时。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民生艰难的深切忧虑,体现了士人的责任感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岁歉感怀 其四》以质朴的语言,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与人民命运的关切。首联“岂用封椿积,惟忧郡国荒”直接表明了诗人的立场,他认为追求物质财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国家的安危与民众的生活。通过对比,诗人强调了物质与精神的对立,表现出一种高尚的情操。
接下来的两联,诗人通过“况通西极马,早射北星狼”暗示国家的强盛与安定,而“使节巡行远,畺臣赈恤详”则体现出对官员职责的期待。这反映了古代士人对政治的关注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切,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渴望。
最后两句“古来无旱潦,何以见尧汤”则是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人引古喻今,表明当今社会与古代贤君治下的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沉重的忧虑。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感,还反映了诗人对时政的关注与对未来的思考。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理想政治的追求,诗人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盼。
诗中提到“封椿”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官职
C. 自然
D. 战争
诗人对国家现状的态度是:
A. 乐观
B. 忧虑
C. 无所谓
D. 满足
“古来无旱潦”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期待?
A. 财富
B. 和平
C. 理想政治
D. 生活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