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3: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3:03
策第仍为邑,於公未足论。
眼中无佛国,户外即韩门。
道大功非细,人亡德则存。
四风寄双泪,吹到秀峰原。
我仍在这个地方读书,但对于公事却谈不上什么贡献。
眼中看不到佛国的景象,户外却只有韩门的影子。
道理深远,成就不可小觑,人的生死虽去,德行却能长存。
四风送来双泪,最终飘到秀峰的原野。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和政治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细腻生动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且常以生活的细节传达哲理,感情真挚而深刻。
《刘世臣先生挽诗》是杨万里为悼念刘世臣而作,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与悼念之情,反映了他对生死、人生价值的思考。在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故人深切的怀念,展现了人情的真挚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这首挽诗透过朴素的语言,表现了深厚的情感。第一句“策第仍为邑”传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思索,尽管仍在读书,然而却感到个人的力量微薄,对社会的贡献不足。接下来的“眼中无佛国,户外即韩门”则是对世俗权势的感叹,诗人心中理想的境界与现实的差距让他感到无奈。诗中反复提到“道大功非细”,强调了人生的意义不仅在于生死,而在于德行的流传,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独特理解。
最后两句“四风寄双泪,吹到秀峰原”生动地描绘了思念之情,如风一般,带着泪水,最终归于自然的宁静之处,显示出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怀念与哀痛。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刘世臣的悼念,也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反思,情感真挚而深邃。
整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的怀念、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以及对现实的无奈。通过对比理想与现实,强调德行的永存,使得整首诗在悼念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诗中提到的“佛国”象征什么?
a) 理想境界
b) 现实生活
c) 自然景色
d) 社会事务
“四风寄双泪”中“四风”指的是:
a) 四季变化
b) 自然风
c) 四个方向
d) 四种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