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6:45: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6:45:08
溪边月上二首
正月十四夜,如何月便团。
似知吾辈出,头借上元看。
这首诗写的是正月十四的夜晚,明亮的月亮在天上显得格外圆满。月亮似乎知道我们这些人正在欣赏它,所以特意借着上元节的光辉而显得更加明亮。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以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著称。
此诗创作于正月元宵之际,正是人们庆祝新春的时刻,诗人通过描写明月,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和节日的热爱。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开头“正月十四夜”便直接引入了诗歌的时间背景,给人以清晰的时空感。诗人在正月的夜晚,月亮照耀着大地,显得格外圆满。此时正值上元佳节,象征着团圆、喜庆和希望。诗人通过“如何月便团”的提问,传达了对月亮的惊叹与赞美,也反映出内心的喜悦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最后一句“头借上元看”,则将节日的氛围与月亮的美丽相结合,表现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成功,月亮不仅是自然景物,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暗示着团圆和美好的愿望。诗中透露出的和谐美感,既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也反映了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与尊重。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对团圆节日的热爱,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中秋节
B. 元宵节
C. 端午节
诗人对月亮的态度是:
A. 不屑一顾
B. 赞美与惊叹
C. 恐惧
诗中“如何月便团”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惆怅
B. 惊喜
C. 忧伤
答案:1. B 2. B 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