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5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52:46
人家点缀荻花林,
水绕阶除雪湿衿。
最是疏篱与修竹,
脚根半入小河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画面:人家在荻花林中点缀,水流环绕着楼梯,湿润了衣襟。最美的景致是稀疏的篱笆和修长的竹子,脚下的根部已经半浸入小河的深处。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而是描绘了自然景观及人居环境,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生活的热爱而闻名。他的诗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过临平二首》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战乱频繁之际,诗人通过诗歌表现对自然田园的向往,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以生动的细节描写了一个恬静的乡村景象,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环境的深刻感受。开篇以“人家点缀荻花林”入手,展现了人家的自然和谐,荻花的柔美与人家的朴素交相辉映。接下来的“水绕阶除雪湿衿”,通过水的环绕与湿衣的描写,渲染了自然的清新与生活的真实。这种细腻的描绘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那份恬静与舒适。
第三句“最是疏篱与修竹”,则将视线引向了更具象的自然元素,稀疏的篱笆与挺拔的竹子,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最后一句“脚根半入小河深”,则通过脚浸入水中的细节,强化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与当时社会的动荡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内心的淡泊与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荻花”常生长于哪里?
“脚根半入小河深”这句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