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01: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01:56
咏史呈徐仲车
作者: 黄庭坚
诸葛见益州,释耒答三顾。
川流恨未平,武功原上路。
杜微对诸葛,舆致但求去。
倾心倚经纶,坐上漫书疏。
白鸥渺蒹葭,霜鹘在指呼。
借问诸葛公,如何迎主簿。
这首诗描绘了诸葛亮的历史形象。首先提到诸葛亮在三顾茅庐时得到刘备的重用,接着表达了对未能平定川流的遗憾,以及对功业的渴望。杜微与诸葛亮的对话表明了他对权力的追求,而倾心于经纶则表现了他对政治的热爱。最后,白鸥与霜鹘的意象描绘出一种孤寂的情境,诗人借此发问,向诸葛亮请教如何迎接主簿。
作者介绍: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江西人,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之一,以豪放洒脱、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历史变革与政治动荡之际,诗人通过历史人物诸葛亮,借古喻今,表达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对历史的思考。
黄庭坚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诸葛亮的歌颂,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理想政治的渴望。诗的开篇提到“诸葛见益州”,即深刻揭示了诸葛亮的政治才能和其对国家的贡献。接着提到“川流恨未平”,表达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忧虑,显示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关切。
杜微与诸葛亮的对话部分,展现了对权力和地位的渴望,反映了历史人物在面对权力时的不同选择和追求。整首诗的意象丰富,既有自然的描绘,也有深刻的政治思考,表现出诗人对理想政治的思考和对历史的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如“白鸥渺蒹葭”,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也通过意象的运用,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历史、政治的深刻理解和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黄庭坚的《咏史呈徐仲车》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表现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社会的关切,但黄庭坚更侧重于历史人物的赞美,而杜甫则更关注时事对个人的影响。两者在风格和情感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个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