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20: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20:13
司马文正公挽词四首
作者:黄庭坚
献纳无虚日,居然迹已陈。
清班区玉石,宝历顺星辰。
更化思鸣鵙,遗书似获麟。
易名无异论,今代两三人。
全诗翻译:
每天都有献身的精神,然而过往的足迹依然清晰可见。
清白的品格如同玉石,而卓越的功绩则如同顺应星辰的宝历。
更替变革中思绪如同鸣叫的鵙鸟,遗留下来的文书宛如获得了麟角。
改变名字也没有太多不同的讨论,今天的时代却只有两三个人。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是“苏黄”中的一员,与苏轼齐名,主张诗歌应当有内容、有气节,风格清新、豪放。
创作背景:
此诗是黄庭坚为司马光(字文正)所作的挽诗,以表达对其的追悼和敬仰之情。司马光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以《资治通鉴》闻名,诗中借古喻今,反映了对人才和品德的珍视。
黄庭坚的《司马文正公挽词四首》是一首充满敬意的挽歌,诗中通过对司马光生平事迹的回顾,展现了对其清白品格和卓越成就的赞美。开头两句“献纳无虚日,居然迹已陈”,强调了司马光一生的奉献精神,尽管他已离世,但其足迹仍然清晰可见,仿佛在提醒后人不忘先贤的教诲。
接下来的“清班区玉石,宝历顺星辰”,则将司马光的品德与历史成就进行了形象化的比喻,清白的品德像玉石般珍贵,而他的成就则如星辰般璀璨。此处不仅仅是对司马光的赞美,更是对后世人的期许,激励人们追求高尚的人格与卓越的成就。
诗中“更化思鸣鵙,遗书似获麟”一句,将司马光的思想与遗留下来的著作进行了对比,想象其思想如同鸣叫的鸟儿,在社会中回响。而“易名无异论,今代两三人”则表达了对当代人才匮乏的感慨,司马光的伟大成就让后人感到渺小,强调了对优秀人才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借助优美的比喻和象征,表达了对司马光的深切怀念和对未来人才的期待,体现了黄庭坚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回顾司马光的生平与成就,表达了对其的敬仰与怀念,同时也对当今社会的人才匮乏表示惋惜,传达了作者对清白品德与卓越才华的渴望与期盼。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清班区玉石”指的是什么?
A. 司马光的品德
B. 司马光的成就
C. 司马光的故居
诗中提到的“遗书似获麟”是指什么?
A. 司马光的遗物
B. 司马光的著作
C. 司马光的信件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当代人才的惋惜
C.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