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辽阳城》

时间: 2025-05-07 06:48:35

诗句

忆从东国经行处,千里王程尽叆江。

疆域虽殊风景似,万山不断到辽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8:35

原文展示:

忆从东国经行处,千里王程尽叆江。
疆域虽殊风景似,万山不断到辽阳。

白话文翻译:

我回忆起从东国经过的地方,千里路途尽头是滔滔江水。
虽然地域不同,但风景却相似,连绵的群山一直延伸到辽阳。

注释:

  • :回忆,想念。
  • 东国:指东方的国家,这里可能指的是辽东地区。
  • 经行:经过,行走。
  • 千里王程:形容遥远的旅途。
  • :到达,结束。
  • 叆江:叆(dài)是形容水流的样子,江水滔滔。
  • 疆域:国土、地域。
  • 风景似:指风景相似。
  • 万山不断:形容山脉绵延不绝。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对辽阳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传达出人们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珍惜。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锡珍,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和自然景观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他游历辽阳时所作,表现了对辽阳这一地方的深厚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风光的热爱。

诗歌鉴赏:

《辽阳城》通过对辽阳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深情眷念。诗的开头,以“忆”字引出回忆,营造了温柔而怀旧的氛围,接着描绘了从东国到辽阳的千里旅程,展现了辽阳的壮丽风景。诗中提到“疆域虽殊风景似”,强调了虽然地域不同,山水却有相似之处,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辽阳的自然美,也反映了人们对不同地域风光的共通欣赏。最后一句“万山不断到辽阳”,以“万山”形象化辽阳的地理特征,表达了对辽阳的崇敬与思恋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炼,意境深远,体现了清代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忆从东国经行处:作者回忆自己从东国经过的地方,表露了对往日的追思。
    2. 千里王程尽叆江:旅途的尽头是滔滔江水,象征着遥远与壮丽。
    3. 疆域虽殊风景似:虽然不同的地域,但风景却有相似之处,体现了自然的统一性。
    4. 万山不断到辽阳:辽阳的山脉绵延不绝,表达了作者对辽阳的深厚情感。
  • 修辞手法

    1. 对仗:全诗采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加工整。
    2. 比喻:将辽阳的山水与其他地区的风光进行比较,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回忆与描绘,表达了对辽阳的眷恋与自然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故土和风景的深情寄托。

意象分析:

  • 东国:象征着远方的故乡,带有思乡之情。
  • :象征着时间与空间的流逝,表现旅途的遥远。
  • :代表了辽阳的地理特征,意象中充满了自然的力量。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锡珍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千里王程”主要描述了什么?
      • A. 旅行的艰辛
      • B. 旅途的遥远
      • C. 风景的美丽
    3. “疆域虽殊风景似”表达了什么?
      • A. 不同地域的差异
      • B. 不同地域的相似性
      • C. 风景的单调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诗词对比

    • 比较《辽阳城》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风光,但《辽阳城》更加强调了地域的相似性,而《山居秋暝》则更注重个人内心的宁静与自得。两首诗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依恋。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南宫宿斋静思陕城东阁行 中书秋日有怀青社旧游因书一首 秋夜怀归 重阳登高偶作 应制赏花 暇日 琼林苑应制 辇下书怀 夜坐有怀寄张士逊 遂转运梅学士巡边郡四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习以成俗 五体投诚 风寒 贝甲 多多益办 计无复之 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山字旁的字 风字旁的字 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威武雄壮 女字旁的字 拘琐 絮絮聒聒 釒字旁的字 鬯字旁的字 宅引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