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0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6:21
游医巫闾
作者: 锡珍 〔清代〕
黄月东升黄日落,
秋郊旷朗风萧索。
薄暮游踪取路归,
犹将回马瞻云壑。
云壑万重游不成,
石棚穴漏泉流声。
旷观亭已埋幽草,
转见千秋万古情。
黄昏时分,明亮的月亮从东边升起,灿烂的太阳则缓缓落下,秋天的乡野显得格外开阔,风中夹杂着萧索的气息。薄暮时分,我的游踪已然转向归途,却仍不时回头凝望那云雾缭绕的山谷。那山谷重重叠叠,游玩却无法成行,石棚洞穴中渗漏的泉水声依然清晰可闻。旷远的观亭已经被幽草掩埋,此刻我感受到千秋万古的情怀在心中涌动。
作者介绍:锡珍,清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相结合,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天,正值黄昏时分,诗人通过描写秋郊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时光流逝的哲思。开头两句以“黄月东升”和“黄日落”描绘出一个美丽的黄昏,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诗人在此时选择归途,暗示着人生的旅途即将结束,留下些许惆怅。接着通过“犹将回马瞻云壑”,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眷恋与留恋,想要多停留片刻的愿望。
“云壑万重游不成”一句,表明了诗人与山水之间的距离和无法尽兴游玩的无奈,进一步反映出人生的局限性,尽管心中有万千向往,却无法实现。而后面的“石棚穴漏泉流声”,则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而悠远的意境,泉水的流动声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最后两句“旷观亭已埋幽草,转见千秋万古情”,通过描绘亭子被草木掩埋的场景,象征着记忆的模糊与历史的悠久,诗人感受到自然的沉静与深邃,仿佛在诉说着千年万古的情感,反映出一种对历史和生命的哲学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如“黄月”、“黄日”)、对仗(如“游不成”、“流声”)、意象(如“云壑”、“石棚”)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人生的短暂和对过往的沉思,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学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黄月东升黄日落”表达的时间段是什么?
A. 早晨
B. 黄昏
C. 正午
D. 深夜
“云壑万重游不成”中的“游不成”指的是什么?
A. 没有时间游玩
B. 迷失方向
C. 无法继续游玩
D. 没有兴趣
诗中提到的“旷观亭”象征着什么?
A. 旅途的终点
B. 生命的短暂
C. 历史的沉淀与长久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