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01: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1:28
营州逾海地东偏,犹是箕封礼俗传。
赫赫中天依日月,茫茫下土奠山川。
海潮终古无消长,人事于今有变迁。
漫说通商为受命,他时涕出更谁怜。
营州位于海的东边,依然保留着封建礼俗的传承。
在光辉灿烂的天空下,依靠日月的照耀,茫茫大地上奠定了山川的格局。
海潮自古以来就没有消长,人事却在今天发生了变化。
随便说说通商是天命,但在未来流下眼泪时,又有谁会同情呢?
锡珍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作品多描写社会现象和民生疾苦,常以沉郁的笔调表达对国家和民众命运的关注。
此诗创作于朝鲜贫弱的历史时期,表达了诗人对朝鲜当时处境的忧心与感慨,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与经济困境。
这首诗通过对营州地理位置的描写,引入了对历史文化的反思。诗人以“营州逾海”起笔,展现出一个地理与文化交织的背景,营州在历史上曾是中朝文化交流的重要地点。接着,诗人提到“箕封礼俗”,意在强调传统文化在这个地方的延续,然而在“赫赫中天依日月”的美丽景象下,却隐藏着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海潮终古无消长”一句,通过海潮的永恒变化,暗喻人世间的无常和变迁,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无奈。最后两句“漫说通商为受命,他时涕出更谁怜”更是将情感推向高峰,表达了对政治时局的无奈与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文化的结合,展现了诗人深刻的社会意识与历史责任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整首诗以营州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反思与对社会变迁的感慨,揭示了在光辉的自然与传统的背后,隐藏着对现实困境的忧虑与无奈。
“营州逾海地东偏”中的“营州”指的是哪个地方?
“赫赫中天依日月”中的“赫赫”是什么意思?
诗中“海潮终古无消长”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思?
与杜甫的《春望》相对比,锡珍的《朝鲜贫弱时事棘矣慨然有作》更为关注社会的现实问题,而杜甫则更侧重于个人的感受与国家的命运。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情感与对社会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