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7:39: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7:39:04
百里剩荆榛,荒城塞水滨。
饥乌还槁骨,怪兽诧生人。
驿路芜难辨,边氛煽太频。
嗟嗟卢与扁,无术起青磷。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荒凉的边境地区,百里之处只剩下荆棘和荒草,古老的城池孤零零地坐落在水边。饥饿的乌鸦啄食着干枯的骨头,怪兽在此地出现,似乎对人类的到来感到惊讶。驿道被杂草覆盖,难以辨认,而边境的氛围也显得异常频繁和紧张。诗人感叹卢与扁(两位古代著名的诗人)无能为力,无法指引自己走出这片荒凉,仿佛在无尽的黑暗中摸索。
王权,清代诗人,生于战乱时期,作品常表现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文环境的关怀。他的诗风以沉郁、悲凉著称,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文背景来反映时代的变迁与个人的遭遇。
《初抵延长》创作于清代中期,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变迁剧烈。诗人通过对边境荒凉景象的描写,表现出对战乱的忧虑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初抵延长 其一》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边境地区的荒凉与人类的无奈。诗的开头“百里剩荆榛,荒城塞水滨”,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被遗忘的角落。接着,饥饿的乌鸦和怪异的生物,使得这一荒凉之地更显得神秘而恐怖。诗人在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的荒凉,还传达出一种深层的无助感,暗示人类在自然和历史面前的渺小与无奈。
诗的中间部分“驿路芜难辨,边氛煽太频”,表现出边境的险恶与混乱,驿路的模糊让人感到迷茫,边氛的频繁更加深了诗人的忧虑。最后一句“嗟嗟卢与扁,无术起青磷”,则是对古代诗人卢仝与扁鹊的感叹,暗示即便是文化的象征也无能为力,孤独和无助感愈发强烈。
整首诗在形式上稳重而有力,情感上深邃而复杂,展现出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与人性的探讨。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揭示战乱后的荒凉与人类的无奈,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深刻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历史的反思。
诗中“百里剩荆榛”中的“荆榛”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灌木
C. 一种树木
D. 一种水草
诗中提到的“卢与扁”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A. 董仲舒与司马迁
B. 卢仝与扁鹊
C. 李白与杜甫
D. 白居易与王维
诗歌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C. 对历史的怀念
D. 对战争的渴望
王权的《初抵延长》与杜甫的《春望》对比:
王权的《初抵延长》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