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8:14: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8:14:18
原文展示:
柳含烟·河桥柳 作者:毛文锡 〔唐代〕
河桥柳,占芳春,映水含烟拂路。几回攀折赠行人,暗伤神。乐府吹为横笛曲,能使离肠断续。不如移植在金门,近天恩。
白话文翻译:
河桥边的柳树,占据了春日的芳华,映照在水面上,含着烟雾轻拂着道路。多少次攀折下来赠送给远行的行人,心中暗自伤感。乐府中的曲子被吹成了横笛的旋律,能够使离别的肠断续不已。不如将这柳树移植到金门,靠近天子的恩泽。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文锡,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显示出一定的文学才华。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了对离别和人生感慨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河桥边柳树的景象,通过柳树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伤感和对天恩的向往。诗中“几回攀折赠行人”反映了唐代送别的习俗,而“不如移植在金门”则体现了诗人对皇恩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河桥边的柳树为切入点,通过对柳树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景和离别的哀愁。诗中“映水含烟拂路”一句,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柳树的柔美和春天的朦胧美。而“几回攀折赠行人,暗伤神”则深刻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伤感。最后两句“不如移植在金门,近天恩”则透露出诗人对皇恩的向往,希望自己的命运能得到改变。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唐代诗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河桥边柳树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伤感和对皇恩的向往。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感慨的抒发,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映水含烟拂路”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柳树的美丽和春天的朦胧 B. 河桥边的柳树 C. 送别的场景 D. 皇宫的景象
诗中“几回攀折赠行人”反映了什么习俗? A. 唐代送别的习俗 B. 春天的习俗 C. 皇宫的习俗 D. 乐府的习俗
诗中“不如移植在金门”表达了诗人什么愿望? A. 对皇恩的向往 B. 对春天的向往 C. 对离别的向往 D. 对自然的向往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