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08: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08:24
更漏子·春夜阑 毛文锡 〔唐代〕
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 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 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 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燕飞。
春夜将尽,心中恨意切切,花丛外传来子规在月下的啼鸣。 看不见心上人,梦境也难以依靠,只有红纱灯笼发出微弱的光。 偏偏在这美好的时节怨恨离别,庭院中的丁香花结满了愁绪。 夜雾散去,晨霞初现,梁间的双燕自由飞翔。
作者介绍: 毛文锡,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以婉约、含蓄为主,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夜的景象,通过子规的啼鸣、红纱灯的微光、丁香花的结愁,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怨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中的“春恨切”和“偏怨别”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这首诗以春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中“春夜阑,春恨切”直接表达了春夜将尽时的深切恨意,而“花外子规啼月”则通过子规的啼鸣增添了凄凉的氛围。后句“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则进一步以红纱灯的微光象征孤独与无助。诗的下半部分通过“丁香千结”和“梁间双燕飞”形成对比,前者象征愁绪,后者则象征自由与希望,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春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怨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子规啼月”中的子规象征什么? A. 自由 B. 凄凉 C. 希望 D. 孤独
“红纱一点灯”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光明 B. 孤独 C. 温暖 D. 希望
诗的最后一句“梁间双燕飞”象征什么? A. 凄凉 B. 自由 C. 愁绪 D. 孤独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