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太古》

时间: 2025-05-02 16:43:05

诗句

太古安知虙与尧,茹毛饮血自消摇。

不须追咎为书契,初结绳时俗已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43:05

原文展示:

太古安知虙与尧,
茹毛饮血自消摇。
不须追咎为书契,
初结绳时俗已浇。

白话文翻译:

在太古时期,谁会知道虙(指虞舜)和尧(指尧帝)呢?
那时人们吃生肉、喝血,生活得很不安定。
不必追究古代的约定俗成,
因为在最初结绳记事的时候,风俗已经逐渐形成了。

注释:

  • 太古:指远古时代。
  • 虙与尧:虙(虞舜)和尧都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君,象征着理想的政治。
  • 茹毛饮血:形容原始人类的生存状态,饮食粗糙,未开化。
  • 消摇:指生活不安定,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
  • 追咎:追究、责问。
  • 书契:古代的书写契约,指约定、协议。
  • 初结绳时:指最早用结绳的方式记录事情。

典故解析:

  • 尧舜:尧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贤明君主,代表着理想的统治者,诗中提到他们,反映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 结绳记事:古代的记事方式,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初步发展,暗示文化和社会规范的形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他一生致力于恢复国家,作品数量庞大,风格多样,尤其以诗歌见长。

创作背景:

《太古》是陆游在对历史的反思中写作的,诗中表达了对古代社会状态的思考,反映出对文明进程的关注与批判。

诗歌鉴赏:

《太古》一诗,陆游借古代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思考与批判。诗中提到的“太古”不仅是时间上的遥远,更是对人类文明起源的追溯。通过对“茹毛饮血”的描绘,陆游描绘了人类在文明未开化时期的粗糙与不安,这种对立的描绘使得理想的“虙与尧”显得更加宝贵。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不必追究书契的责任,因为风俗的形成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这不仅表达了对历史的宽容,也反映了陆游对人类历史发展的理解和思考。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有力,语言上生动形象,既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蕴含了对未来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太古安知虙与尧:远古时期谁会知道虞舜和尧的存在?暗示古代人对理想政治的无知。
  2. 茹毛饮血自消摇:形容原始人的粗糙生活,暗示社会的不稳定。
  3. 不须追咎为书契:不必责问古代的约定,反映出对历史的宽容。
  4. 初结绳时俗已浇:风俗的形成是自然的过程,暗示文化的演变。

修辞手法:

  • 对比:太古与尧舜的对比,突显了文明的进步。
  • 比喻:用“茹毛饮血”比喻原始人类生活的粗糙。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探讨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演变与历史责任感。通过对古代生活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古代风俗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太古:象征着人类的起源与历史。
  • 虙与尧:象征理想的政治与文明。
  • 茹毛饮血:原始生活的象征,代表着人类未开化的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太古”指的是哪个时期?

    • A. 近代
    • B. 远古
    • C. 现代
    • D. 中古
  2. 诗中提到的“虙与尧”象征什么?

    • A. 贪婪
    • B. 理想政治
    • C. 战争
    • D. 贫穷
  3. “茹毛饮血”描述了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 A. 文明社会
    • B. 粗糙与不安
    • C. 和谐
    • D. 富裕

答案: 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陆游的《太古》与杜甫的《春望》都反映了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但陆游更侧重于对历史的反省,而杜甫则强调现实的苦难与对国家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九日 缙云道中 扈隩牧笛 和诚斋跋梅坡诗卷 海棠 过月岩 发白雪楼 硐岭樵歌 莼菜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长字旁的字 昌云 风言雾语 马路 绰宽 死有余罪 书不尽言 模山范水 聿字旁的字 文字旁的字 歺字旁的字 碍口识羞 槊血满袖 尸字头的字 精白之心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