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九日邀仲屯田为大水所隔以诗见寄次其韵》

时间: 2025-05-01 15:09:17

诗句

无复龙山对孟嘉,西来河伯意雄夸。

霜风可使吹黄帽,(舟人黄帽,土胜水也。

樽酒那能泛浪花。

漫遣鲤鱼传尺素,却将燕石报琼华。

何时得见悲秋老,醉里题诗字半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09:17

原文展示:

无复龙山对孟嘉,
西来河伯意雄夸。
霜风可使吹黄帽,
舟人黄帽,土胜水也。
樽酒那能泛浪花。
漫遣鲤鱼传尺素,
却将燕石报琼华。
何时得见悲秋老,
醉里题诗字半斜。

白话文翻译:

没有了龙山与孟嘉的对望,
西来的河伯满口夸耀。
霜风能把我的黄帽子吹走,
舟上的人儿,黄帽子在水上漂浮。
酒杯怎么能随波浪花浮动呢?
随意让鲤鱼传递我的书信,
却又将燕石回报琼华。
何时才能见到悲秋的老景,
醉中题诗,字迹也半斜。

注释:

  • 龙山:指的是古代的一个山名,可能与与诗人所处的环境有关。
  • 孟嘉:孟嘉是东汉时期的著名人物,他与诗人相识,诗中提到的“对望”具有怀念之情。
  • 河伯:传说中的河神,这里用来形容西来的强大水势。
  • 霜风:秋天的寒风,暗示时令的变迁。
  • 黄帽:指水手戴的帽子,象征着与水的亲密关系。
  • 樽酒:酒杯,表达饮酒的情景。
  • 鲤鱼:象征传递消息的使者。
  • 燕石:燕子和石头,象征着对友人的思念和寄托。
  • 琼华:美玉,象征华丽和珍贵的东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兼任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因大水与友人仲屯田失去联系而作。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同时也透露了他在逆境中仍用诗歌寄托情感的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与人情相结合,体现了苏轼深厚的情感以及对友谊的珍视。开头两句“无复龙山对孟嘉,西来河伯意雄夸”,直接表明了诗人因大水而失去与友人相见的机会,龙山和孟嘉都是他曾经熟悉的地方,如今因洪水而隔绝,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渴望与无奈。接下来的描写中,霜风、黄帽、舟人等意象,不仅描绘了秋天的寒冷和水的浩大,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在“樽酒那能泛浪花”一句中,诗人用酒来解忧,但无奈酒杯无法随意漂浮于水面,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无力感。后半部分,诗人以鲤鱼传信、燕石相报的方式,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他在逆境中仍保持乐观的心态。最后两句“何时得见悲秋老,醉里题诗字半斜”,则是对未来的期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让整首诗情感深邃而富有哲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无复龙山对孟嘉:失去了曾经的美丽景色,暗示思念。
    2. 西来河伯意雄夸:水势的强大,暗示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
    3. 霜风可使吹黄帽:霜风的寒冷,象征着时令的变化与孤独。
    4. 舟人黄帽,土胜水也:强调水与土的对比,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
    5. 樽酒那能泛浪花:表达对饮酒的无奈,暗示心情的低落。
    6. 漫遣鲤鱼传尺素:希望通过鲤鱼传递思念的情感。
    7. 却将燕石报琼华:用燕石回报琼华,表现对友人的珍视。
    8. 何时得见悲秋老: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与期待。
    9. 醉里题诗字半斜:醉酒中写诗,表现诗人的洒脱与不羁。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鲤鱼比作传信者,形象生动。
    • 对仗:如“樽酒”与“浪花”,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元素(如霜风)以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怀念、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和理智的态度。

意象分析:

  • 龙山:代表着友人和美好回忆的象征。
  • 河伯: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不可抗拒的命运。
  • 黄帽:水手的帽子,代表着生活的奔波与艰辛。
  • 鲤鱼:传递思念的工具,象征着希望。
  • 燕石:友人的象征,表达对友情的珍视。
  • 琼华:美好而珍贵的情感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苏轼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黄帽”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生活的艰辛
    • C. 自然的力量
    • D. 美好的回忆
  3. “何时得见悲秋老”的意思是什么?

    • A. 期待与友人相见
    • B. 感叹时光流逝
    • C. 对秋天的赞美
    • D. 对生活的厌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杜甫《月夜忆舍弟》
  2. 李白《静夜思》
  3.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苏轼的这首诗与李白的《月夜忆舍弟》在表达思念方面有相似之处,但苏轼更注重自然景物的描绘,而李白则强调个人情感的直接表达。两者都展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满江红 山居遣兴六首 其一 满江红 其三 次韵赠雪舟,时同茶村过苕 满江红 怀旧 满江红 虞姬 满江红 吴越故宫吊钱武肃王,用岳忠武韵 满江红 幽居 满江红(仓江分韵送晏钤干词) 满江红 水仙王祠神弦曲 满江红·丁酉夏,穫麦村中,感情即事,得词八首,不避俚俗,漫抒真率云尔 其六 满江红 其四 丁未夏泖,滨人剖蚌得径寸大珠,赋此纪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麥字旁的字 包含捕的成语 口字旁的字 金戈铁骑 绶囊 鬲字旁的字 怀铅握椠 卜字旁的字 庆延 昆仑 绳趋尺步 尘喧 拏云握雾 节用爱人 矿工 夕字旁的字 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