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09: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09:17
无复龙山对孟嘉,
西来河伯意雄夸。
霜风可使吹黄帽,
舟人黄帽,土胜水也。
樽酒那能泛浪花。
漫遣鲤鱼传尺素,
却将燕石报琼华。
何时得见悲秋老,
醉里题诗字半斜。
没有了龙山与孟嘉的对望,
西来的河伯满口夸耀。
霜风能把我的黄帽子吹走,
舟上的人儿,黄帽子在水上漂浮。
酒杯怎么能随波浪花浮动呢?
随意让鲤鱼传递我的书信,
却又将燕石回报琼华。
何时才能见到悲秋的老景,
醉中题诗,字迹也半斜。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兼任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因大水与友人仲屯田失去联系而作。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同时也透露了他在逆境中仍用诗歌寄托情感的态度。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与人情相结合,体现了苏轼深厚的情感以及对友谊的珍视。开头两句“无复龙山对孟嘉,西来河伯意雄夸”,直接表明了诗人因大水而失去与友人相见的机会,龙山和孟嘉都是他曾经熟悉的地方,如今因洪水而隔绝,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渴望与无奈。接下来的描写中,霜风、黄帽、舟人等意象,不仅描绘了秋天的寒冷和水的浩大,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在“樽酒那能泛浪花”一句中,诗人用酒来解忧,但无奈酒杯无法随意漂浮于水面,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无力感。后半部分,诗人以鲤鱼传信、燕石相报的方式,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他在逆境中仍保持乐观的心态。最后两句“何时得见悲秋老,醉里题诗字半斜”,则是对未来的期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让整首诗情感深邃而富有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怀念、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和理智的态度。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黄帽”象征什么?
“何时得见悲秋老”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