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生查子》

时间: 2025-07-31 05:46:32

诗句

双鬟绿发齐,多笑荐红落。

穿竹过西斋,问字时偷学。

娇慵不惯羞,同倚阑干角。

屈指数元宵,灯火堪行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5:46:32

原文展示

生查子

双鬟绿发齐,多笑荐红落。
穿竹过西斋,问字时偷学。
娇慵不惯羞,同倚阑干角。
屈指数元宵,灯火堪行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少女的妆容与情态。她的双鬟和绿发齐整,笑声中带着娇羞。她穿过竹林来到西斋,借机偷学书法。她慵懒得不习惯害羞,斜靠在栏杆上。数着元宵的日子,灯火辉煌,正是游乐的好时光。

注释

  • 双鬟:指两髻,古时女子常将头发盘成双鬟。
  • 绿发:古代女子用青色的丝带装饰头发,表示青春。
  • 西斋:指一处文人雅聚的地方,可能是书房。
  • 问字:向人请教书法或字音。
  • 娇慵:娇嫩懒散,形容少女的状态。
  • 元宵:指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象征着团圆、欢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渭老(约1090-1150),字子贞,号一峰,宋代诗人、词人,擅长描写女子和日常生活,风格清新脱俗,常带有细腻的情感和幽默感。

创作背景

《生查子》创作于宋代的元宵佳节,表现了节日中少女的青春活力和生活情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生活状态的关注。

诗歌鉴赏

《生查子》是一首描绘年轻女子生活情态的词作。词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少女在元宵佳节的愉悦心情。开篇以“双鬟绿发齐”描绘了少女的美丽,形象鲜明,令人印象深刻。接着,词人用“多笑荐红落”表达了少女的欢快与活泼,在欢声笑语之中,展现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穿竹过西斋,问字时偷学”一句,描绘了少女在竹林间穿行,寻求知识的情景,体现了她渴望学习的积极态度。接下来的“娇慵不惯羞”,则透露出她的羞涩与慵懒,增添了几分柔情。最后以“屈指数元宵,灯火堪行乐”结束,表现了节日的欢愉,灯火辉煌,正是游玩的好时光,整个词作在欢快的节奏中,流露出对青春和欢乐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双鬟绿发齐:描绘少女的发型与发色,展示她的青春美丽。
  • 多笑荐红落:少女的笑声中透露出活泼的性格,红落可能指她的妆容或红花。
  • 穿竹过西斋:展现少女在竹林中穿行,前往书房,表现出她好学的性格。
  • 问字时偷学:暗示少女在向他人请教,体现了她的求知欲。
  • 娇慵不惯羞:表现出她虽娇嫩却懒于表现羞涩,增加了形象的丰富性。
  • 同倚阑干角:描绘她倚靠在栏杆上,显示了她的悠闲与闲适。
  • 屈指数元宵:通过元宵的数数,展示她对节日的期待与欢乐。
  • 灯火堪行乐:最后总结了节日的热闹氛围,表达了享受欢乐的心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灯火堪行乐”中的灯火,象征节日的喜庆。
  • 对仗:如“娇慵不惯羞,同倚阑干角”,展现了词人的工整技巧。
  • 拟人:通过对少女情态的细腻描写,使其形象生动鲜活。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少女在元宵节的生活描写,表达了对青春活力和欢乐生活的赞美,展现了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的美丽和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鬟:象征青春和女子的美丽。
  • 灯火:象征节日的热闹与欢乐。
  • :象征清雅的环境和书香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双鬟绿发齐”中的“绿发”指的是什么? A. 绿色头发
    B. 用绿色丝带装饰的头发
    C. 头发染成绿色

  2. 诗中提到的“元宵”指的是哪一天? A. 农历正月初一
    B. 农历正月十五
    C. 农历正月初十

  3. 诗中描述的少女性格是? A. 活泼好学
    B. 冷淡羞涩
    C. 嚣张无礼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吕渭老的《生查子》和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是描写女性情感与生活的佳作。前者表现青春的活力与快乐,后者则多了几分忧伤与怀念,这两种情感的对比,展现了不同风格的女性形象与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南乡子 南乡子•采桑 南乡子 南乡子 南乡子 上巳前一日,同屏山、云林、云姜游可园,园为宗室崇文别墅 南乡子 南乡子 游江津四面山 其三 夜宿农家小店 南乡子 其二 南乡子 南乡子·醉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鳥字旁的字 山杨 車字旁的字 包含丝的词语有哪些 提土旁的字 志大量小 鹵字旁的字 无依无靠 力字旁的字 温熟 灵利 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竹马之好 莫明其妙 谲荡 周奉 调风变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