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51: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51:20
灯下晚餐示子遹
作者:陆游
家贫短衣不掩骭,
空庖凄凄灶不爨。
老翁八十忍饥熟,
兀坐空堂日常旰。
今年闰余九月寒,
那敢遽议南山炭。
艰难幸复致一餐,
餔啜灯前百忧散。
遹子挟册于于来,
时与乃翁相论难。
但令歆向竟同归,
门前藉湜何忧畔。
这首诗的内容表达了诗人陆游在贫困中的晚餐场景。他穿着短衣,无法遮住小腿,厨房冷清,灶台不再生火。八十岁的老翁忍受饥饿,孤坐在空荡荡的堂屋里,常常吃得很晚。由于今年九月正值寒冷的闰月,根本不敢提及南山的炭火。艰难中终于得以吃上一餐,灯下的啜饮使得百般忧虑得以散去。儿子遹带着书本前来,时常与老翁讨论生活的艰难。只要能同心共度,门前的忧虑又算得了什么呢?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文学家。他在诗歌创作上风格多样,常以豪情壮志和对国家的忧虑为主题。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在物质贫困中的生活状态,以及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此时正值宋朝的衰败,陆游的个人经历与国家命运交织,给予了他深刻的生活感悟。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陆游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坚韧。诗中描绘的晚餐场景,虽然简单,却体现出一种深厚的情感和家庭的温暖。尽管生活困苦,陆游依然能够与儿子分享思想和感情,显示出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家庭的重视。诗人用“灯下”这一意象,象征着希望和温暖,尽管外界寒冷,但家庭的温情依然能够驱散内心的忧虑。整首诗在描绘苦难的同时,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体现了陆游作为一位诗人的深刻思考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整首诗用平实的语言描绘生活的苦难,运用了对比(如贫穷与温暖)、象征(灯下的温暖)等手法,使得情感更加真切。
主题思想:诗歌传达了对家庭温暖的珍视,以及面对生活苦难时的乐观态度。表达了即使在困境中,也要保持希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测试:
诗中“家贫短衣不掩骭”表达了什么?
“灯前百忧散”中的“灯”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遹子”代表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的《灯下晚餐示子遹》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表达了对生活苦难的感慨与对家庭亲情的珍视。陆游的诗更侧重于家庭的温暖与希望,而杜甫则更多体现了对失去的思念与忧伤。两者在情感深度和生活境遇上都有着相似之处,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