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28: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8:09
水调歌头·苦苦谁知苦
作者: 葛长庚 〔宋代〕
苦苦谁知苦,难难也是难。
寻思访道,不知行过几重山。
吃尽风雨,那见霜凝雪冻,饥了又添寒。
满眼无人问,何处扣玄关。
好因缘,传口诀,炼金丹。
街头巷尾,无言暗地自生欢。
虽是蓬头垢面,今已九旬来地,
尚且是童颜。未下飞升诏,且受这清闲。
这首词表达了个人的苦难与孤独,诗人感叹世间的艰难与苦楚无人知晓,自己在寻求真理的过程中,经历了多少艰辛的旅程。尽管遭遇风雨,见过霜雪,生活的困苦不断增加,然而周围却没有人来关心自己,心中感到无奈与失落。尽管如此,诗人通过修炼获得了某种机缘,虽然生活在街头巷尾,却在无声的地方找到了自己的快乐。即便容貌邋遢,但自己心境依然年轻,未曾接到飞升的命令,就享受着这份清闲。
葛长庚,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反映个人的修道经历与心境,风格清新脱俗。
该诗创作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可能反映了诗人在个人修行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表现了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探寻与思索。
《水调歌头·苦苦谁知苦》是一首充满哲理思考的词作,诗人通过“苦苦谁知苦”的自问自答,引发了对人生苦难的深刻反思。诗中“寻思访道,不知行过几重山”不仅显示了诗人对道理的追求,也隐含了人生道路的艰辛。诗人经历风雨,见证霜雪,描绘了生活的艰难与无奈,尤其在“饥了又添寒”中,生动地表达出生存的困苦。
然而,诗人的心境却在“好因缘,传口诀,炼金丹”的转折中有所升华。尽管面临重重困难,诗人通过道教的修行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快乐,体现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在最后两句中,即使岁月流逝,容颜不再,诗人依然保持着童心未泯的状态,享受着这份难得的清闲。
整首词蕴含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既有对世俗苦难的感叹,又有对内心平和的追求,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具感染力。
整首词表现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深刻体悟,以及在追求真理与内心平和之间的挣扎。尽管生活艰难,但仍努力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快乐,展现了坚韧与乐观的精神。
诗中提到的“苦苦”指的是什么?
“寻思访道”中的“道”指的是什么?
诗人如何找到内心的快乐?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