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43: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43:46
鸣凤览德来纪年,要知圣泽如流泉。霜钟堂前饱竹实,道人娱凤抚舜弦。敲门剥啄谁传命,淡云磨丹开天镜。明朝相约送涪翁,夜静林深绕清磬。涪翁万里离鬼门,竹枝莫恼白使君。欲试刚肠置冰炭,抱琴远别冲行云。邂逅东坡应话旧,但说海山千万秀。道庠问讯今何如,自笑侬还空鹤瘦。我不愧天欺日月,何须更扣杯珓说。玉局洞天云绕椽,渔竿远信烦公传。
鸣凤鸣叫,回首望德,记录岁月的流逝;要想知道圣明的恩泽,如同泉水般源源不断。霜钟在堂前,竹子结满丰实,道人在此玩弄凤凰,抚弄着舜的琴弦。谁在敲门,传达着什么命令?淡淡的云雾磨砺着丹砂,映出天上的镜子。明天约定送涪翁,夜里静谧的林间回荡着清脆的磬声。涪翁千里远离阴司,竹枝不必怨恨白衣使者。想要试探刚毅的心肠,冰与炭相互交融,抱着琴远行,任凭云彩飘散。与东坡偶然相遇,聊起往日的情怀,海山的美景无尽无尽。问道庠今何如,自己笑着说我仍然如鹤般瘦弱。我无愧于天地日月,何必再去频频举杯说话。玉局洞天,云雾环绕着屋檐,渔竿远信,烦请公传。
王庠,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生活于动荡的政治环境中,创作风格多受儒家思想和道家哲学影响,作品常蕴含哲理,展现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此诗作于王庠与友人相聚之时,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人生理想和自然美的追求。诗中融入了历史典故和个人情感,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心境。
王庠的这首诗,语言清新而富有韵味,构筑出了一幅幅意象鲜明的画面。开篇以“鸣凤览德”引入,象征着高尚的理想与追求,接着通过“霜钟堂前饱竹实”描绘出宁静的环境,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诗中多次提及友人,如“明朝相约送涪翁”、“邂逅东坡应话旧”,这不仅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也传达出一种对美好过往的怀念与珍视。
在描写自然景象时,诗人以云、竹、琴等意象,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尤其是“淡云磨丹开天镜”的意象,象征着清净和智慧,表达了诗人寻求内心平和的愿望。此外,诗中的“我不愧天欺日月,何须更扣杯珓说”展现了王庠对自身价值的坚定自信,表明他不需要外在的认可,内心已然丰盈。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友人深情的怀念,也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统一,体现了王庠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情怀。
整首诗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展开,展现了诗人对友谊、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的情感基调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更蕴含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鸣凤”象征什么?
填空题:诗中“明朝相约送__”中提到的“涪翁”指的是谁?
判断题:诗中“我不愧天欺日月”的意思是诗人对自己感到自豪。 (对/错)
王庠的诗与苏轼的《水调歌头》都有对友人的思念与自然的赞美,但王庠更注重内心的情感表达,而苏轼则更侧重于豪放与洒脱的生活态度。